“菌宝宝”过冬门道多
“刘大姐,你可千万得走稳当啊!刚才那一脚下去,有可能十来个菌子就被踩‘跑'了!”12月14日下午,萧县马井镇永富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基地里,正在为羊肚菌放置“营养袋”的张大妈提醒同伴,行走时尽量慢一点。“俺知道哩,这土‘金贵’得很,刚才不小心踉跄了一下,俺也心疼了半天呢!”刘大姐边说边小心翼翼往大棚深处走,一步一步踩准在营养袋上。
这“怕踩”的土壤,着实内有玄机。“羊肚菌的种子已经提前撒播在土里,土壤松软且含氧量高,就像一张大软床,菌子躺在里面尽情地‘吃睡长’。”基地技术负责人赵中夫介绍起羊肚菌,就像说起自家孩子般熟悉。
“菌宝宝”生长所需的营养袋“内容”丰富:粉碎后的玉米芯、麦麸皮、豆麸等按比例混合,经过100多摄氏度的高温蒸煮10个小时,掺入生石灰、石膏粉,除菌的同时形成最科学的营养配比。搅拌均匀后呈深褐色颗粒状,经过自动装袋机“吞吐”,一袋袋“营养快线”就生产完毕。“一亩地要用2500袋,200多亩地就需要50多万袋,一眼望去壮观得很!”市农业农村局特色农业办副主任陈旭光经常来基地调研,已然成为羊肚菌种植的行家。
“基地被列入2022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还是智慧农业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示范区。”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宁俊周介绍,“这里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都通过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一个大棚占地一亩,预计可产鲜菇1300斤左右,利润近2万元,基地200多亩地一年预计可收入500万元,同时还带动用工60余人。”赵中夫说。除了管理基地种植,赵中夫还带动萧县众多羊肚菌、芦笋种植散户共同生产经营,为他们500多亩土地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及销售帮助,让“菌宝宝”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长得快、有力量”。
“这个棚里的羊肚菌已经盖上了黑膜,保温又控湿,膜下一片白乎乎,那是菌丝在生长。”走进另一个大棚,赵中夫仔细掀起一片黑膜查看,又慢慢放下、轻轻抚平,如同照看着熟睡中的婴儿…… 记者 关小宇
责任编辑:丁曼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杨军督导调研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2-16
-
2杨军督导调研疫情防控工作 12-15
-
3市政府考察团赴合肥招商考察 12-15
-
4宿州市持续巩固拓展健康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2-14
-
5王启荣率队征求市《政府工作报告》意见建议 12-1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