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过硬本领 练就救援“真功”
今年11月9日是全国第31个“消防日”。当天,记者来到埇桥区汴河消防救援站,采访入职8年、执行过6000余次消防救援任务、抢救被困人员800余人的汴河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杨道玉。
2008年,19岁的杨道玉带着对军营的向往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2014年从军校毕业后,投身到宿州消防事业。在训练中,他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自己“加餐”,开展“魔鬼式”训练,手掌磨破了,贴上膏药继续练;脚踝受伤了,绑个绷带继续练。别人练一遍的动作,他要练习数十遍,仅练爬绳上四楼一项,他一天就要练10趟以上。“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在战时少流血。”这是杨道玉常说的话。
11月9日早晨6点,随着哨声响起,杨道玉和队员们起床开始早操,整队、做身体拉伸,列队3公里跑。6点半左右早操结束,返回宿舍洗漱、整理内务。早餐过后,大家分组进行车辆器材保养。“消防车和消防设施就是消防员的‘战友’,必须保证车辆正常使用,才不会影响救援。”杨道玉一边检查消防车的出水球阀一边说。
如果没有警情,杨道玉会带着队员们进行一天的操课训练,攀爬绳索上四楼、60米肩梯上二楼、攀爬挂钩梯上四楼等,下午还要练习双干线三枪操等。
杨道玉在消防救援站设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队员中体能训练能够超过自己的,可以不参加训练。“这其实是一个激励措施,不仅激励自己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同时也鼓励广大队员敢于争先争优,提升整个团队的战斗力。”杨道玉说,打铁必须自身硬,自己有实力,在队员面前说话才能有底气。
作为政治指导员,杨道玉也时刻关注救援站整体训练水平的提升。他创新制订了夏训“减肥计划”“执勤器材授课比赛”、冬训“315训练计划”。同时,结合警情需要,创新研发出探路棒、水域救援钩等救援工具。
参加工作以来,杨道玉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3次,获评“优秀士兵”2次,在全省消防部队2016年度实战化训练系列考核比武竞赛初战快速水控火操项目中荣获第二名;2016年-2019年,被评为拥军优属先进个人,连续三年被省消防救援总队评为“优秀警官”,连续四年荣获“拥军优属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被列入总队第一批“战训人才库”,被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度荣获宿州市埇桥区五一劳动奖章。在他的带领下,2017年-2020年,埇桥区汴河消防救援站连续荣获全省“标兵中队”称号,2021年荣获全省“先进消防救援站”称号。 记者 赵鹏
责任编辑:丁曼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省委宣讲团来宿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11-11
-
2六届市委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1-11
-
3
-
4宿州9家企业入选省级首批农业板“金种子工程” 11-11
-
5宿州市召开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部署推进会 11-10
-
62022年度宿州市“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