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领着干 乡村活力足
当前,泗县泗城镇赵庄村村民时宇峰种植的10多亩大棚草莓开始进入开花期,他每天吃住在大棚里,抓紧对草莓进行开花前管理。时宇峰介绍说,自己去年种了两个棚,一亩地能收入3万多,今年我又扩几个棚,效益还不错。如果行情稳定,收入应该在30万左右。在家一年收入好几十万元,对于33岁的时宇峰来说,以前想都不敢想。
去年8月份,赵庄村党支部经过考察论证,决定在村里发展草莓产业。这个想法一提出,村民都持赞同态度,但是由于大家没种过草莓,而且建设草莓大棚投资大,包括时宇峰在内,村民们想种却又不敢种。泗城镇赵庄村党总支书记陈彩侠告诉记者:“第一年种植草莓时候,大家不敢种植,后来,我就示范带动自己投资建了6个草莓种植大棚。”
村干部带头种植大棚草莓,一心想回乡创业的时宇峰也回到家乡,投资8万多元建设2个大棚,第一年不仅收回了成本,而且还净赚了好几万块钱。陈彩侠说:“草莓收获以后,农户们找我,书记你能帮我们销售吗?然后我就帮助收购草莓,解决莓农的后顾之忧。”
销售不用愁,技术有人帮,村里争取来项目资金,在镇里大力支持下,对草莓园区的水、电、路网进行“配套”。去年,大棚草莓发展到90亩,平均亩收益超过2.5万元。今年又到种草莓的季节,一些在外地务工的村民也纷纷回乡种植草莓。
赵庄村村民李彩红也从中受益颇多,她说:“头一年书记和会计种了一年,已经有种植经验了,我们直接跟着走就行了,包括去买苗子,都不用我们费一点心。”村党支部书记陈彩侠积极为村里争取来低息贷款,无论是首次回乡创业还是二次扩大生产规模的,只要村民种草莓需要,低息贷款都能及时送到户。村民李彩红今年在村党支部帮助下,投资30万元,建设了5个大棚。
党员干部为群众“蹚路”,群众跟着党员干部致富。今年,赵庄村又有50户村民陆续加入种植草莓队伍,从一开始的90亩发展到今年的400亩,每天有 200多名村民在草莓大棚里务工就业增收。
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泗县泗城镇赵庄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发展草莓产业,开创了群众“莓”好新生活。
本报通讯员 记者 马远征
责任编辑:王亚东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宿州市今日“拎起”元旦春节“惠民菜篮子” 12-20
-
2杨军督导调研疫情防控工作 12-15
-
3市政府考察团赴合肥招商考察 12-15
-
4宿州市持续巩固拓展健康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2-14
-
5王启荣率队征求市《政府工作报告》意见建议 12-1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