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汴水流韵  > 正文

拂晓丰碑

2022-05-30 16:40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这是一部记录《拂晓报》84年栉风沐雨、奋进有为的精神史书。

这是一座镌刻红色报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历史丰碑。

历经10个月的紧张筹备和建设,《拂晓报》报史馆终于在2022年新年到来的时候落成,将这份红色报刊凝聚的拂晓精神永远铸立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之上。这是《拂晓报》人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交出的一张特殊答卷;是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时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献上的一份珍贵厚礼。

这张承载使命而又富有激情的报纸,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走过了不平凡的84年。在长期的办报实践中,《拂晓报》构建起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锤炼出坚强的党性原则和鲜明的政治品格: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秉笔直书、与党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同迈进。这也使得《拂晓报》历经80余年的风风雨雨依旧熠熠生辉,成为中国报业的一面旗帜。

报史馆以宏大的气势、全新的理念、完整的资料、现代化的手段、红色的基调铸造这座红色报业丰碑。她,共分为四个展厅、八个篇章,非常完整地展现了彭雪枫将军和一代代《拂晓报》人用心血和汗水乃至流血牺牲换来的辉煌成就和凝聚成的拂晓精神。今天,当我站立在这一张张发黄的图片和残存的实物前,凝视着那用简陋的石印、钢板、毛边纸出版的一期期《拂晓报》,我的眼前再一次浮现出《拂晓报》的新闻前辈“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深人不寐,铁笔刻画到天明”的场景。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新闻前辈们用对党的赤诚和对新闻的热爱,以不怕困难、认真负责、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将《拂晓报》办成“人民的喉舌”和“叫破五更的拂晓鸡”。

——她是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里,字如霹雳的战斗武器。《拂晓报》是由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亲自创办。1938年9月29日,《拂晓报》肩负着唤醒和指挥豫皖苏鲁人民进行伟大抗日战争历史使命,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创刊。由彭雪枫师长亲自题写报名和撰写的发刊词——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是胜利就要到来的意思,成为战争年代《拂晓报》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彭雪枫将军和《拂晓报》的先辈们凭着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用简陋的石印、钢板、毛边纸出版了一期期《拂晓报》。从誓师东征、挺进豫东敌后,到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到三个月反顽斗争,再到粉碎日顽的三十三天“扫荡”进攻,再到回师收复豫皖苏边区。这张报纸伴随着抗日战争的烽火,坚持出版、不断改进、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主张、鼓舞军民斗志、揭露反动势力嘴脸。她,领导根据地的军民如何与敌人进行政治斗争,指导根据地的军民如何与敌人进行思想斗争,引领根据地的军民如何与敌人进行军事斗争。字字如霹雳、句句如惊雷,是一支胜过三千支毛瑟枪的战斗武器。

——她是漫漫长夜、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熊熊燃烧的新闻火炬。1937年“卢沟桥事件”之后,日寇铁蹄长驱直下,烧杀抢掠民不聊生,日伪顽相互勾结,敌我力量悬殊巨大。腥风血雨的时势,艰苦卓绝的战争,让民众、乃至革命战士都对能否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失却信心。此时此刻,多么需要战斗的号角、指路的明灯、信念的光芒;需要动员群众、发动群众、鼓舞士气、提振信心。正如雪枫将军在一篇《目前在河南应该做些什么》的军事文章中所说,“形势这样危急,时机十分迫切。”如在政治上能把“无秩序的逃亡,变为有计划的清野”;在军事上“不但要在战区进行武装斗争,而且要在敌人后方进行武装斗争”,在民众工作上“能做到一声呼喊,万山响应”,那么,“在中州原野的广大地域,江河淮汉间的众多人民,用他们的强悍而又质朴、勇敢而又坚定的战斗作风,充实而又丰富的斗争经验,加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治路线”,“我们的敌人必然要遭遇到1812年拿破仑60万大军在莫斯科一样的命运!。”《拂晓报》就如漫漫长夜里一束信念之光。她鼓起了人们战斗的勇气,坚定了人们胜利的信心,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拂晓报》出版了,“她担负着:第一,要和我们的指挥员战斗员发生着血肉关系。她指示我们方针,引导我们前进,她报告我们捷音,兴奋我们战斗,同时,她又能够发表我们对敌人的怒吼,反映我们的日常生活。”雪枫将军在发刊词所写的“拂晓”所代表的那些重大而伟大的意义,至今仍如雷贯耳, 振聋发聩。雪枫将军的办报思想,他对《拂晓报》新闻工作者的热切期望,他的关于“一个党的宣传家必须富于警觉性,必须是最坚决的党的利益的卫护者”,“《拂晓报》的支队指导员,共同拿着笔杆与枪杆,去为正义真理而鞠躬尽瘁!而真理正义永远在我们的怀抱中,胜利必定永远跟随着我们的全体将士以及我们的《拂晓报》”的召唤,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加入到《拂晓报》的行列里。正是这支新闻火炬,这束信念之光,像星月般照耀着苏鲁豫皖根据地的天空。尽管战火纷飞,物质极度匮乏,但《拂晓报》的星星之火、生生不息、熊熊燃烧。在她百期纪念之时,中央领导毛泽东、刘少奇等一一题词。毛泽东挥笔题写:“坚持游击战争”,刘少奇题词:“为抗战的正确路线而斗争”。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拂晓报》成为党的新闻事业的摇篮。在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新闻人才:王子光、乐于泓、单斐、易河、陈其五、陈阵、戴邦、杨居人、欧远方等等。他们犹如新闻的播种机,走到哪里,就将党的新闻种子播撒在哪里,为党的新闻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有多名新闻前辈先后任职、领导新华社、安徽日报、江西日报、大众日报、新华日报、厦门日报、解放前线报、开封日报、川南日报等国家通讯社和省市报纸,在那里担任重要领导工作。他们以卓越的宣传业绩和丰富的办报经验,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页,成为新中国新闻史上一座里程碑。在报史馆的二楼报人墙上,我们见到了那一位位曾经上马能挥戈,下马著文章,闪耀着拂晓之光的新闻前辈们。至今,在全国数千家报刊中,在中国记协仅有的三家特邀常务理事名单里,《拂晓报》因为在抗日战争中创办最早、在中国新闻史上贡献独特、影响力巨大而荣列其中。

——她是初心不改,代代忠贞,凝聚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血脉。在这里,回望84年的《拂晓报》,看她一路走来,虽历经时代的风雨,但对党忠诚、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不移的拂晓精神代代传承,始终如一。她用血与火的语言写就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史诗。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拂晓报》终于迎来涅槃重生的历史时刻。1981年1月1日,《拂晓报》作为中共宿县地委机关报在停刊8年后终于正式复刊。复刊后的《拂晓报》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坚持党报的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地服务地方改革开放大局和中心工作,积极回应人民热切期待,在新闻宣传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前行。因为热爱,这里汇聚了一批怀揣新闻梦想的新闻工作者。他们继承革命前辈勤奋学习、不怕困难、认真负责、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坚定不移、担当使命,恪尽职守、服务大局,栉风沐雨、深入生活,一丝不苟、著写华章。从风起云涌的改革之初到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田到股份制改造的厂矿,到产业承接的中国中部鞋业基地,再到高新技术开发区云都建设,都留下他们奔波的身影。他们以自己的艰辛努力和披肝沥胆的付出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优秀新闻作品,成长起一批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因为有了这支队伍,《拂晓报》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勃勃生机。为此,各种荣誉纷至沓来,特别是在每年全国和安徽省好新闻评选中,《拂晓报》更是屡屡摘金夺银,先后有100多篇新闻作品获得一、二等奖,成为全省地市报中获奖最多的新闻单位之一。

时代在变,传播形态也在变。跨越新的世纪,面对新闻传播领域发生的史无前例的变革。《拂晓报》以不惧困难、勇于变革的胆识和气魄,一手抓报纸质量提高,一手抓新媒体建设,用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制度、新的管理、新的突破,全面加快《拂晓报》新闻事业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拂晓报》积极实施新媒体战略,走多媒体发展之路。如今,历经几代人奋斗创造,《拂晓报》人用智慧和心血实现了从传统纸媒向多媒体的华丽蝶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报史馆的最后,留有一片空白,我想那里一定是留给百年拂晓,留给未来更美篇章。《拂晓报》84年将成为一个里程碑,一个新的起点。建设这样一个报史馆,一定会让更多的拂晓人永远铭记拂晓所代表的重大意义;一定会让更多的后来者弘扬拂晓光荣传统、赓续拂晓红色血脉、在前辈开辟的新闻道路上,点燃激情、凝聚力量、开拓创新、不断超越,努力把拂晓新闻事业推向更高水平,在向全媒体的进军中,再创新的辉煌。

吴晓玲

责任编辑:王亚东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