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虹乡沃野农事忙

2022-03-22 08:26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最是一年春好时。当前泗县180万亩小麦进入拔节期,一片片麦田在春光下闪烁着翠绿的光芒。

“春天一旱,俺家的麦苗就喝上了‘解渴水’。你看,现如今这片麦苗长得多好,今年肯定还是个丰收年。”3月19日上午,泗县大庄镇新刘村种植大户王佑军在地头看着自家的小麦长势有些陶醉。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多产粮、产好粮”,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要在以前,遇到“春旱”时,王佑军都急得直挠头。“为啥?”“引不来水呗!”王佑军告诉记者,最近的水渠到自己地头还有3公里的距离。“用车拉水浇地不现实,用抽水机抽水也买不起那么长的水管,现在有了高标准农田设施,沟渠修到田边上,俺们老百姓种地不为旱涝发愁,这庄稼种得越来越有劲头。”王佑军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大庄镇不仅将“地头沟”修到了家家户户的农田周围,还疏浚清淤宽口30米、长度达1.3万余米的杨庄沟项目,项目建成后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带动周边农户亩均增产百余斤。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赵明科介绍,泗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今年建设高标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吨粮田”达14万亩。

当日一大早,在泗县黄圩镇孙苏村的有机肥加工厂里,“轰隆隆”的机械声打破了小村庄的宁静。坐在高高的铲车里,该村农户孙克银熟练地把着操纵杆,前进、后退、铲料、倒料……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走下铲车,孙克银说,自己能在这里打工,多亏了村里推行的“一户一块田”政策。 “我家原来的土地太零散了,不好流转,现在并成大田之后,我把土地租给种粮大户,流转费用加上打工收入一年能比原来多挣3万多块钱。种粮大户进行规模化管理,粮食产量比我们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式种植高出不少,这政策真是一举三得。”

记者了解到,泗县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通过实施“一户一块田”引导土地向能人大户流转,将土地化零为整,发展适度规模农业25万亩,实现了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致富双提升。小田并大田也让孙苏村的专业种田人孙云有了二次创业的机遇。几年前,孙云在村里成立了云健农业合作社,流转了300多亩土地种植强筋小麦。“一户一块田”全面推行之后,他一口气又在村里流转了900多亩土地。“土地集约化为我们高效耕种创造了好条件,零散的土地并成了一块,墒沟被整平之后,土地面积也增加了。增产增收有望,像我们这样的新农人种粮积极性更高了。下一步,我还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对未来的发展,孙云信心满满。

促进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科技助力是关键。为“土产业”注入科技元素,泗县农业正在提升现代化水平的路上稳步迈进,逐步变身“智慧产业”。惊蛰刚过,种粮大户汤万响就找来农机专业服务队,为自家小麦进行综合防治。现代化的植保机在农机手操作下,不停穿梭于麦田,杀虫、除草、喷肥一次性同时完成,不到半天时间,汤万响家180多亩的小麦就全部防治一遍。汤万响乐呵呵地说:“有现代化新农具来帮忙,今年小麦亩产600公斤完全没问题。”

田间农机在“奔跑”,空中植保机也飞了起来。据赵明科介绍,为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泗县在组织全县180多家农机合作社,利用1000多台自走式农机、电动喷雾机开展地面防治的同时,组建了108家统防统治组织,调集600多台无人植保机,采取立体化、网格化管理模式,确保全县小麦在一周内防治一遍,为夺取今年小麦再丰收打牢基础。      单珊 记者 马远征

■记者感言:

泗县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

通过连日来的采访,记者注意到,泗县抓粮食安全的做法可归纳为:补短板。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田、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升耕地质量,达到粮食稳产保供的工作目标。抓科技。农业发展,更需要科技支撑。在打好绿色牌、注重质量的同时,着力推进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形成专业化生产格局,实现规模效益最大化。转方式。积极实施“一户一块田”,积极转变生产方式,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以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通过系列“组合拳”,以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的要求,“夯基础、稳面积、攻单产、提产能”,已成为泗县保障粮食安全新的突破口。

责任编辑:丁曼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