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劳模 三代匠心
在埇桥区,有一家知名度很高的民营企业——刘老二烧鸡有限公司。它的创办与成长,背后既伴随着刘氏一代烧鸡创始人、二代烧鸡制作人、三代烧鸡管理人的匠心坚守与传承,也镌刻着时代发展的印记。
本源 传承
在刘老二烧鸡有限公司有一处展示区,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着刘传功、刘金华、刘勇奎三代人的创业、发展历程。
刘传功上世纪50年代经营酱菜加工,1949年开始从事烧鸡卤制作,在制作烧鸡传统工艺基础上自创刘氏烧鸡加工秘方。
刘金华继承父业,于上世纪80年代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设烧鸡厂,并于1990年申报注册商标“刘老二”。21世纪初,刘金华凭借多年的烧鸡制作经验,手画设计草图,寻找工厂制作出第一批烧鸡制作生产机器,带动符离集烧鸡产业由家庭作坊走向全自动化机械生产,也为中国四大名鸡的机械化生产打响“头炮”。2002年,刘金华被授予“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
“父亲一直和我们后辈讲,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上世纪90年代,还在推着小推车卖烧鸡的刘金华便公开承诺“谁发现我收购一只病死鸡,奖励100元”,并在卖出烧鸡的同时,让顾客带走一份写有“少一赔十”的信誉卡。这个小小的举动,赢得顾客的信任,也树起了“刘老二”烧鸡的诚信口碑。
“对于父亲的这句话,我始终铭记在心。”刘勇奎说,“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资源。”有着如此诚信家风,“刘老二”在供应商心目中的信誉度“杠杠的”。
耳濡目染之下,做烧鸡、卖烧鸡也伴随刘勇奎一路成长。
上世纪90年代的绿皮火车承载着许多人的记忆,也承载着符离集烧鸡走向大江南北的发展史。“我初二那年,第一次上火车卖烧鸡。当时装在书包里5只烧鸡,上车后一直不好意思叫卖,直到火车快到固镇站得下车回去,才一着急喊了出来,结果真有人买。”刘勇奎回忆自己第一次卖烧鸡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烧鸡原本10元1个,乘客开玩笑说10元5个就全要了。当时我年纪小,想着赶紧回家,真的10元全给他了。”刘勇奎说,虽然第一次卖烧鸡没挣到钱,但勇敢地完成了“首秀”。
创新 发展
1992年,刘勇奎退伍后回到家乡,专心研究起烧鸡制作技艺,传承符离集烧鸡文化。
为让符离集烧鸡越“飞”越远,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刘勇奎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改进烧鸡卤制工艺,大胆改革生产设备,创造管理制度化、生产自动化、产业集群化的现代化企业。针对市场新需求,公司增加个性化、便捷化系列产品,在产品价格上也力求更亲民,使“符离集”烧鸡由“过节餐”“聚会餐”逐步变成了“家常菜”。
近年来,刘老二烧鸡有限公司本着“传承共享,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率先实现了符离集烧鸡工业化生产,并把1SO9001国际管理体系引入企业。
“每一只待加工的鸡,都要经过严格‘体检’才能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刘勇奎介绍,为了保证鸡源供应,公司成立社员养殖合作社,统一种苗、统一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用药和疫苗、统一回收,建成“从养殖场到餐桌”全程安全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产品。
公司扩建基地的同时,也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考虑在其中,斥巨资建设污水处理厂和锅炉粉尘排放水膜脱硫装置,最大限度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在多年的生产加工中,公司与养殖户签订长期稳定的收购合同,扶持一批有养殖基础的专业村、专业户,带领乡亲们致富。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精准帮扶村民216户,帮扶资金达20余万元,累计为社会捐助380余万元。
未来 期望
2022年,刘勇奎就任符离镇符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民营企业老板任村第一书记,这在全市尚属首例。刘勇奎表示,将把企业资源和村资源有力结合,推动提升全村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共同建设农村强、村庄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
2022年11月,刘勇奎获评安徽省劳动模范。
谈及未来,刘勇奎说:“我和团队将坚守初心,守正创新,围绕未来产业需求,布局发展路线,深耕烧鸡食品领域,努力突破一个又一个制约烧鸡食品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心系社会,践行企业责任担当,以劳模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徐蕾
责任编辑:王亚东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拂晓报》报史馆跻身新华社安徽分社社史教育基地 05-13
-
2王启荣出席5月份“企业家接待日”活动 05-10
-
3“五一”宿州消费“热” 05-10
-
4
-
5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度会召开 04-29
-
6为劳动者点赞 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