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文艺副刊  > 正文

读书·吃书·抄书

2023-04-19 15:56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最美人间四月天。”每年四月都有个读书日,这是天下读书人的节日。据说,在我国设立读书节已成可能,那么读书节可就成了读书人的“狂欢节”。显然这里主要指的是读纸质书。在当下数字化成书的高科技时代,为什么还要强调读纸质书呢?这就要从五千多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书”的源远流长说起。

我国最早的文字,见诸殷墟出土的龟甲、兽骨,那是古人主要用于占卜、祭祀的“书”,另有早期竹简上的“书”,这些都是或火灼或刀刻而成,直到笔和墨发明后,古人才以笔代刀在竹简上书写,再后来发明了纸,才在纸上书写。无论是用刀还是用笔书写,都是后人鲜活的书。

古人常把读书多、学识渊博者,形容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之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人们自古尊崇的“学而优则仕”,都是从书中读来的。其实,竹简的书一车也装不了多少卷。那时的竹简多用熟牛皮的绳子穿起来,反复研读后皮绳就会磨断多次,故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云:“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

诗圣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先贤也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语。这里读万卷书是前提,不读万卷书难有神来之笔,行万里路恐怕也是现代人的纯玩旅游。更何况,真“行”的读书人,行万里路也是在读书,读的是山水自然,是风土人情、人间烟火。

“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改变命运”,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是人这一辈子,尽管废寝忘食、皓首穷经,也只能读世间一小部分的书,实为憾事。读书日之时,有位学者曾发感慨说:“人能够忘情买书读书,尽情吸吮书中的营养、撷取古往今来的文明成果,然后投身其中奋力发出自己的一点‘萤光’,那是多么美好的人生。”实乃真知灼见,金玉良言也!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更有嗜书成癖者,都是古代读书人的励志故事。也有把读书刻苦者说成“啃书”“吃书”的,史上还真有吃书之人,写过《节妇吟》名诗的中晚唐诗人张籍就是一位。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所器重,也因韩愈同埇桥区符离的关系,他与符离也有过交集。韩愈写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名句,题目就叫《调张籍》,此诗是著名的“论诗”之作。张籍对前辈杜甫尤为崇拜,据说,他年轻时曾把写有杜甫诗的纸张点燃,把灰收集起来,倒入水中冲泡,每天早上都喝,以此希望能够把“诗圣”的功力,浓缩于一碗碗的热汤中。张籍后来果然在文坛上开辟了自己的一番天地。这是否与“吃书”有关姑且不论,但他的成就实在是与他一心向上、潜心好学、刻苦努力分不开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吃书离不开抄书。“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抄书也是苦读,这多指贫寒之家的读书子弟。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即是“抄书”大家。他自幼酷爱读书,但家里贫穷,买不起书。如打听到谁家有书就主动上门去借,并约定还书日期,从不失约。借来书后,他马上动手抄录,哪怕天寒地冻也要如此。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能对知识印象深刻,又能给自己留一个副本,供今后反复研读。当然,这种读书方式比自己有书的阅读要费劲得多、刻苦得多。他的诚实守信,也换来了有书人家都愿借书给他的益处,他也因此能够博览群书,终成文学大家和一代名臣。

晋代文学家左思,写成《三都赋》后,好评如潮,由于那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爱好者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多,致使洛阳的纸供不应求,纸也一时贵了起来。成语“洛阳纸贵”即典出于此。

历史上抄书量大的,先要属明朝的《永乐大典》,全书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那可是集当时全国的文化精英编撰,并一笔一笔抄写的。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是乡间没落子弟、旧穷酸文人的代表。他经常穿着破烂长衫,到咸亨酒店“排几文大钱”买碟茴香豆就酒喝,嘴里还念叨着“多乎哉,不多也”。他有时乞讨,有时也替人抄书,穷极时混进书房偷东西,被人抓住,硬说“书,读书人的事”,“窃”书不能算偷。

回顾近现代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史,一路走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振兴中华而读书”“为民族复兴而读书”始终与我们相伴。最是书香能致远,努力打造书香家庭、书香单位、书香社会,全民阅读,终身学习,将是未来社会的一大亮点,也是不断实现“弯道超车”与“换道超车”的动力和打开新路径的钥匙。

□张炳辉

责任编辑:王亚东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