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补旧如新
开栏的话:
修鞋、补衣服、配钥匙……这些不起眼的商业形态最接地气,也颇具烟火气,是城市中服务市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事此类行业者大多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解决了老百姓的小事、琐事、烦心事,值得尊敬。即日起,本报开设《小修小补 便民利民》栏目,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赵大姐,我又来了。”3月底,市民周惠芬走进宿城汴河路华夏商场东侧巷内“华夏织补”门店,从袋子里掏出一件黑色薄羽绒服,衣袖上裂开一个三角形口子,露出白花花的羽绒。“这是我老公新买的衣服,才穿几回就被门上的钉子刮烂了,这不,赶紧送来了。”周惠芬说。她是这里的老顾客,老公和儿子的衣服经常遭遇“意外”,都是找赵大姐来“拯救”。
记者走入店内感觉温馨而又简朴,店铺约有10平方米,各种衣物包裹摆满整墙的简易货架,1米长的柜台内,300多种五颜六色的涤线装满大大小小的铁盒子,缝衣针、剪刀和各种缝制用品在箱子里成堆摆放着。赵丽和女儿张婷分坐在房间的一角,在台灯下,两人手上各拿一件衣服,上面绷着圆形木质花绷,娘俩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笑着,手上的针在花绷上快速“飞舞”。
店内顾客刘女士告诉记者,此前她在这儿补过一件深蓝色外套,补好后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之前的“窟窿”,开心得不得了。“尽管现在大家生活好了,但修修补补还是常有的,物尽其用,节俭生活。有这么个地方,还是很不错的。”刘女士说。
“原本想赚点零花钱,没想成了一份谋生的职业。”赵丽笑称,她今年已经60岁,平日里就喜欢做些针线活。2003年夏初,为了贴补家用,她便在华夏商场南门的台阶上摆摊做起了小生意,主要修补毛衣、外套、牛仔裤、网面运动鞋等,收费从10元到100元不等,没想到生意源源不断。
赵丽说,她是用绣花的方式,将布料破损的地方按照原有的纹路进行织补。这门手艺听起来简单,没有几年的“修行”也是干不下来的,光布料的织法就多到数不尽,还要学会皮质的黏合等技巧。“有些衣服修补难度较大,虽然不能够做到完全无痕迹,但可以尽力让破损的地方‘不显眼’或者自然些。”
张婷说,这些年来,除了衣服修补啥的都有,她还帮助市民修补过锦旗、玩具以及各种收藏品,从他们的口中得知这些东西虽已破旧,但意义非凡,每当接到这种单,她都会绞尽脑汁,尽心尽力。“每年冬季是生意旺季,一天能收二三十单。小手艺能被市民所需要,得到大家的肯定,我就很满足了。”张婷笑着说。记者 赵静
责任编辑:王亚东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巧用边角地 为民办实事 04-10
-
2
-
3
-
4全市宣传部长会议召开 03-31
-
5三十六年求一粒 03-31
-
6全市十大重点产业工作推进调度会召开 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