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边角地 为民办实事
安徽日报记者 何雪峰
“免费公厕‘美出圈’,大家可要自觉爱护哟。”日前,在灵璧县园亭路与文豪路交口的小铁桥公厕,当地居民张彪如厕之后,在自动感应龙头下清洗双手,又对着干手器吹干,高兴地拍了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
小铁桥公厕呈三角形,外立面色彩鲜艳,内部装饰洁净美观,无障碍卫生间、防滑地面、洗手池旁的干手器,凸显人性化设计理念。公厕前方建有绿化带,后面建有配备了12个充电桩的小型停车场,方便人们停车充电。
周边居民告诉记者,该公厕所在位置原是一片三角形闲置地块,过去堆满垃圾,蝇虫乱飞。去年底,政府部门入户征求群众意见之后,根据现有地形,在这里建设了此公厕。
“近年来,灵璧城区不断扩容,公厕成为极其紧缺的公共资源。”灵璧县城管局环卫所负责人陈春生对记者说。去年6月以前,城区具备使用功能的免费公厕仅有6座,且“脏乱差”现象严重。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如厕难”,该县因地制宜,对边角地块、闲置地块进行仔细梳理和充分利用,按照每平方公里建设3座至5座公厕的标准,科学化选址、高标准设计、系统性推进、精细化施工,半年左右时间就新建了46座公厕,改造提升了18座老旧公厕,同时在城区每300米左右设置一个公厕指示牌,让路人可以就近找到公厕。
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灵璧县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师,对公厕进行科学布局、精心设计,追求功能完备、样式新颖,让公厕融入城市景观。
记者来到灵璧县东北小学公厕,只见里里外外干净清爽,管理员何成香正在对公厕进行清扫和消毒。“见脏就扫、见脏就擦,确保厕内无垃圾、无蚊蝇、无异味。”何成香说。
公厕门口的公示牌十分醒目,上面有管理员和维修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和照片,还有管理单位、养护单位的名称和监督、投诉电话。一旁的“管理间”有10平方米,摆放着简易床和各类工具,为管理员、维修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休息条件。
墙上张贴着保洁记录、消杀记录,每天有巡查人员来验收。挂在一旁的意见簿已写了10多页纸。“环境很好”“非常棒,感谢设计师和保洁员”……这些充满感情的评语,体现出居民的认可。
灵璧县城管局副局长李朝义告诉记者,该县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公厕交给专业公司进行常态化管护,由政府部门负责监督考评,有效化解了“有人建无人管”“管理队伍不稳定”的“老大难”问题。
“公厕是反映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小铁桥公厕管理员刘新海说,来这里如厕的人们大都能做到爱惜公物、节约用水,还有人离开时会和他说一声“辛苦了”。
4月8日《安徽日报》2版
责任编辑:丁曼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
-
2前10月宿州市进出口总值55.6亿元 11-21
-
3宿州市第七届运动会将于11月18日开幕 11-17
-
4全国首部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地方性法规出台 11-17
-
51-10月宿州市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持续增加 11-16
-
6记者节,致敬时代的记录者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