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安徽泗县刘圩大饼:百姓手中的“抢手货”
切开后,瓤如海绵般松软的“刘圩大饼”。人民网 李希蒙摄
“刘圩大饼”又变成了春节期间当地百姓手中的“抢手货”。人民网 李希蒙摄
色泽金黄、形如满月、麦香满溢的“刘圩大饼”。人民网 李希蒙摄
沙俊言的小秘方——米酒发酵。人民网 李希蒙摄
检查发酵后风干的面头。人民网 李希蒙摄
准备就绪的面胚准备下锅烤制。人民网 李希蒙
撒上芝麻准备第三次发酵。人民网 李希蒙摄
大饼即将出锅。人民网 李希蒙摄
沙俊言推着满车新出炉的大饼准备销售。人民网 李希蒙摄
发面、和面、制粉、成型、发酵……一番功夫下来,洒满芝麻的面饼终于进入电烙锅,不一会儿,一股麦香随着逐渐掀开的锅盖,弥漫整个房间。
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每到春节,色泽金黄、形如满月、麦香满溢的“刘圩大饼”就会成为当地人的抢手年货。
驻足于泗县刘圩镇刘圩村沙俊言家的大饼店门前,虽然距离晚饭时间尚早,但是店门口前来购饼的顾客已排起了长队。
“他们家做的大饼好吃又实惠,供不应求,俺们早早就来排队哩。”刘娟站在队伍中,踮起脚尖看着前面,生怕饼卖光了。
随着在外忙活一年的乡亲们回家过年,作为村里的“名牌”饼店,沙俊言一家一到这个时候,都会忙得不可开交。“天不亮就得起来准备制饼,一家人一天做2000个饼都不够卖,节前要加班喽。”沙俊言笑着说。
“为了让成品的口感更好,老面头要掺米酒发酵24小时,还要按照配比中和酸碱度,这里面的功夫可深着呢!”今年54岁的老沙,十几岁便跟着父亲学习大饼制作,30多年下来,练成了远近闻名的行家。
“除了用米酒发酵之类的‘小秘方’,能让口感和味道更好一些外,轻易不涨价,也算是一个窍门吧。”“都是乡里乡亲,只要能裹住本就行,他们喜欢吃,吃着高兴,那我就开心了。”说到大饼为啥好卖,老沙沉思一会后,抬头说道。直径四五十厘米,重约1公斤的大饼,在老沙的饼店,只卖5元。
传承百余年的“刘圩大饼”,趁热吃外皮口感松脆,晾凉吃口感绵软,不需要加糖盐,吃得就是满口麦香、余味微甜。作为泗县地方传统美食之一——“刘圩大饼”远近闻名,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是泗县传统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据统计,泗县全县有50多家以制作“刘圩大饼”为主的面点店。
“不忙的时候,我也会带带徒弟,好让更多人感受到咱家乡的美食。”老沙说。(李希蒙)
责任编辑:王亚东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市纪委六届三次全会召开 02-03
-
2
-
3宿马园区:重点项目击鼓奋进 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01-31
-
4新 春 贺 词 01-21
-
5杨军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干部职工 01-21
-
6王启荣许广斌看望慰问在岗干部职工 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