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的农技课堂
“你的杏树嫁接口埋得太深,不利于根系的正常生长,这样下去肯定会坏事嘞。” 近日,埇桥区农业农村局园艺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李明来到桃沟镇桃沟村鸣煌种植家庭农场,现场查看杏树嫁接情况。看到有些树枝嫁接方式存在问题,李明一边着急地讲解,一边脱下棉服、卷起袖子对果树即刻进行“手术”。
走进杏树林,一棵棵杏树枝干呈“Y”字形,红色杏叶中稀稀疏疏夹杂着些许绿。微风拂过,满树的“小扇子”摆动起来,发出“簌簌”的响声。“天气越来越冷,要抓紧时间进行宽畦高垄,一定能提高接穗的成活率。”李明一边翻看土壤里的嫁接口,查看杏树的生长状况,一边给农场主徐峰讲解。
进行专业化生产可以提供优质农产品,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近年来,许多农场主实行家庭农场或合作社等方式。场地有了,资源有了,而技术却成了一道难题。这时农技人员们纷纷深入田间地头,主动联系,为农场主送技术、解难题。每周几次深入实地,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在关键环节指导农场主,已然成为农技人员的工作日常。
“我从2018年开始承包了两百多亩杏树,埇桥区农业农村局的专家们给予了很多技术上的帮助。”提起农技人员,农场主徐峰笑着说,“他们不仅指导我什么时候该修剪,什么时候该施肥,还给我带来了很多新技术新思路,对我们而言,他们是专家,更是朋友。”
“原本一个农技人员帮扶三个村,为了能更好的精准帮扶,现在实行一人帮一村。通过实地查看、定期开展培训、电话回访等方式,结合各村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把优势牌打好,把特色路走活。”李明眼神坚定地说。
见习记者 邵子育 记者关小宇
责任编辑:王亚东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夯实“三农”工作“压舱石”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01-03
-
2
-
3市医保局:提高服务效能 擦亮暖心品牌 01-03
-
4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12-31
-
5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 12-31
-
6杨军参加泗县代表团审议 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