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户到“小老板”
一个腰身直不起来却藏着不屈的信念,一个拄着拐杖却有着乐观的精神。从贫困户到村里的“小老板”,赵书敏和陈红梅夫妻二人一路相互扶持,一步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10月10日,在萧县马井镇麻堤口村一处简易厂房内,十几台缝纫机嗡嗡作响,工人们正在紧张赶制手中的衣物。老板陈红梅和其他工人一样踩着缝纫机专注于手中的活计,不同的是她身旁还放着一只拐杖。
离厂房不远的一所农家小院内,身形佝偻的赵书敏正在将刚刚打来的干草饲喂家里的几头羊。眼看到了中午饭点,赵书敏洗净双手,开始准备隔壁厂房十几人的午饭。
相隔数十米,赵书敏和陈红梅各司其职,一起为家庭富足而努力奋斗。
记者了解到,2006年两人结婚后,丈夫在外打工,腿部有残疾的妻子在镇上贩卖水果,或是在服装厂打些零工,日子虽不算富裕倒也过得去。2008年,赵书敏因强直性脊柱炎突然恶化引发股骨头坏死,整个人别说干活了,站起来都成了件难事。失去主要经济来源,还要花费高昂的治疗费用,家里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艰难。
2013年,经过相关程序审定,赵书敏家被列为贫困户。村里和来自市检察院的扶贫干部根据他家实际情况,为他们申请提供了产业帮扶、产业发展技术培训和金融、教育帮扶等。
有了技术和资金支持,夫妻二人在家饲养起山羊。“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帮扶干部们一次次上门走访、宣传政策,我们深受触动,打心底里觉得自己年纪还不算大,不能就这么靠低保和残补维持生活,得把握机遇、用好政策、改变生活”。赵书敏说,“按照在扶贫培训时学习的养殖技术,我家的羊养得又大又精神,行情好时一只能卖1000多块钱,家里日子渐渐有了转机。”2019年,赵书敏一家正式脱贫,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脱贫之后如何致富,是接下来赵书敏两口子遇到的问题。2020年,在赵书敏妹妹的帮助下,有服装加工技术的陈红梅在家干起服装成品加工业务。两人将家中偏房整理出来,购置几台缝纫机。由于干活认真,出货迅速,他们的服装加工业务量越来越大,生产车间也搬到新建三四百平方米的小厂房。
自己淋过雨,总想给别人撑把伞。有了业务量之后,陈红梅邀请村子里同样家庭不富裕的村民来到加工厂,教给她们服装加工技术,带动这些平日在家没有经济来源的村民挣钱致富。
守得云开见月明。从贫困户到如今的“小老板”,从一无所有到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从曾经遭遇变故万念俱灰到现在对未来满怀期待,赵书敏、陈红梅说,这一切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政府、村委会、帮扶人对他的帮扶。
谈起赵书敏、陈红梅的脱贫创业故事,市检察院选派到麻堤口村的驻村第一书记王金华竖起了大拇指:“赵书敏夫妇虽然身体不完美,却有一颗坚韧的心。脱贫、创业、致富、助困,一路走来,他们展示了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奋发勇为、不屈不挠、乐于助人的精神。”记者 徐蕾
责任编辑:王亚东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青春奋进 绽放光芒 10-21
-
2创新不止 薪火相传 10-20
-
3
-
4王启荣在埇桥区调研暖民心行动推进工作 10-19
-
5王启荣带队开展“接热线、办实事”活动 10-19
-
6许启金:做好“传帮带” 培育更多技能创新人才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