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管理网 “绣”出新画卷
宿城浍水东路菜市场是自发形成的露天菜市场,已有30多年历史,原来的市场道路狭窄,基础设施较差。市场周边有多个小区,人流量、车流量较大,经常造成交通秩序混乱,过往行人和附近居民怨声载道。该支队通过积极协调,在浍水路东侧建成室内农贸市场,把200多户流动摊点全部疏导进去规范经营,原先脏乱的菜市场摇身一变,成为了规范整洁的农贸市场。这是我市规范城市环境秩序的一个缩影。
改革体制机制,构建“大城管”格局;开展“七乱”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和渣土运输、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行动……十年来,市城管局行政执法支队下足“绣花功夫”,“织”密管理网,“绣”出新画卷。
我市以“大城管”理念,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深化城市管理改革,创新城市治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水平提质升级。通过农贸市场治理、“三亭”治理(徽风亭、邮政亭、早餐亭)、校园周边专项整治、门头店招治理、餐饮油烟整治等专项行动,规范了城区31所中小学的校园周边秩序,完成对城区450余家存在油烟污染的餐饮门店的改造,规范取缔城区150余处报刊亭、早餐亭,关停不具备经营条件的洗车店40余处,设置便民服务车60余处,建立4条精品示范路。设立东昌路夜市小商品市场、宿州之夜夜市排档2处大型便民疏导点,安置小商品经营摊位600余处,夜市排挡和小吃经营户70余家。共解决约2500余人的就业问题。在光彩城菜市、西关菜市等农贸市场周边设置农贸产品经营疏导点18处,设施西瓜销售便民摊点70余处。这些措施从根本上治疗了“城市病”,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为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在渣土车治理上,市城管局行政执法支队这十年来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规范渣土运输管理。严格渣土运输企业监管制度,对渣土运输企业制度建设、新型智能环保运输车辆的“六统一”标准落实实施动态监管,城区470辆渣土运输车全部更新为符合标准的新型环保运输车。定期开展渣土运输车辆驾驶人员安全培训,严格落实“一工地一档案”管理制度,深入施工现场开展各类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实行执法人员“三班轮流”制,对施工清运车辆全密闭覆盖、全方位冲洗、净车驶离等严管严控,全过程监管运输时间、路线等,确保渣土运输管理全覆盖、无死角。2012年以来,累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3900余起,其中现场说服教育立行整改约2400余起,立案1500余起。
近年来,该支队以“户外广告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多方式推进户外广告序化管理。严格落实门头店招审批流程,详细摸排破损、内容过时和存在安全隐患的门头店招和公益广告,建立户外广告管理台账。通过健全“三位一体”巡查网络,治理小广告,建立路面综合执法队员、环卫工人和小广告专项治理执法人员联合巡查机制,对地面涂画、乱张贴等行为做到“早发现、早清理、严查处”。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在汛期和大风等恶劣天气来临之前,对城区户外广告设施结构、材料、抗风、抗灾等安全状况细致排查,发现各类安全隐患后,督促设施产权单位限期整改。对设置期限较长、存在安全隐患的广告牌予以拆除。据统计,共排查城区楼体、楼顶广告安全隐患2000余处,拆除、修复破损围墙围挡1800余处;拆除大型楼顶广告180余处,督促清除各类违规张贴广告7万余处。
同时,按照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和《宿州市加强和规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公益广告宣传的工作方案》要求,全力推进公益广告设置,在胜利路、汴河路、磬云路、拂晓大道等城区主干道两侧累计设置各类公益广告1800余处,新增并更新设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德守礼和疫情防控等内容的各类公益广告。按照公益广告“精致美观、具有宿州特色”的要求,打造11条公益广告精品路段,全面序化、亮化城区主干道的市容环境。记者 赵苗苗
责任编辑:王亚东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
-
2宿州再添两名“安徽好人” 12-01
-
3
-
4杨军接待信访群众 11-29
-
52023年宿州市“宪法宣传周”活动12月1日启动 11-29
-
6宿州市创新法治“硬措施”优化营商“软环境”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