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通了,心就通了
“这桥虽然还没竣工,但大伙看着就高兴!”日前,灵璧县杨疃镇杨集村村民王先跃指着位于该村境内灵西运河上正在施工的桥梁工地说,村民们都叫这座桥是“干群连心桥”。一座小桥,能够连通两岸的村民,也将连通两岸共同发展之路。
灵西运河从杨集村南北穿过,把村子分为东西两部分。“没有桥,我们庄上的村民种地要绕5里多路。特别是村民遇到个头疼脑热,要去河对面卫生室看医生,就更不方便了。”家住河东岸虾笼王庄的王先跃说。
“没有路,我们就修路;没有桥,我们就架桥。”杨集村原党总支书记朱振奎回忆着此前先后几座桥的来历。之前,这里没有河,为了排涝,上世纪七十年代,政府在这里开挖了灵西运河,水患问题解决了,可是村民出行的问题又来了。那个年代,想在这条河上修一座桥,太不容易了。当时为了生产和生活方便,村集体出资,村民出力,修建了一座2米宽的简易“水漫桥”。1979年底,这座“水漫桥”通了,干群之间的心也通了。可到了1998年,那年水特别大,把这座“水漫桥”冲塌了。
次年初,在杨集村党组织的带领下,利用村里的集体资金加上镇政府的资助,村里的泥瓦工、石匠提供技术支持,党员干部带着群众干,在原处修建一座宽5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但由于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技术含量低,加上资金有限,使用的材料质量一般,经过多年洪水冲刷,再加上近几年村里新办起不少产业,桥上经过的重型运输车辆增多,最终导致桥墩倾斜、桥面断裂,这座桥成了危桥。路过这座桥的村民无不提心吊胆,因而与村干部之间也产生了一层隔阂。
为了建设新桥,杨集村党总支积极向上级申请。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3月,在杨疃镇党委、政府关心和支持下,灵璧县水利部门对此桥进行实地调研。
“经过现场勘查、立项,该桥利用项目资金和县政府配套资金160万元,采用公路一级荷载标准建设,在此处修建一座桥面宽7米,长20米的钢混桥,预计今年秋收前就能竣工通车。”灵璧县水利部门相关负责同志说。
“新桥建好后,开车从桥上经过就不用担心会出事故了!以前为了这座桥,村干部来我家开展工作,我们没少和干部‘顶牛’。现在这座桥快修好了,我们全家都很高兴。以后村干部再安排什么工作,我们会带头配合的。”家住桥头的李大爷感慨地说。
“桥通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就方便了,农产品就更好运出去了!最重要的是,桥通了,干群之间的心就通了!”杨集村党总支书记程壮壮说。
一座桥,连通了两岸人,拉近了干群心……
王庆明
责任编辑:丁曼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
-
2宿州再添两名“安徽好人” 12-01
-
3
-
4杨军接待信访群众 11-29
-
52023年宿州市“宪法宣传周”活动12月1日启动 11-29
-
6宿州市创新法治“硬措施”优化营商“软环境”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