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抗疫一线“最亮的星”
埇桥区此轮疫情突发以来,交警、社区干部、志愿者、大学生等纷纷挺身而出,在抗疫一线维持交通秩序,协助核酸检测,开展防疫宣传,帮助困难群众,运送物资保供应……他们不惧困难,风雨无阻,履职尽责,主动作为,成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最亮的星”。
警“花”绽放“疫”线
宿城疫情突发,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八中队接到通知,要求24小时值守,吃住在单位。指导员徐蓓蓓,警员耿淑侠、王菊红3名警花,率先行动,迅速回家收拾衣物等必需品,来到单位集合。
“您没有通行证,这边不可以过。”三人被安排到宿永路路口、沱河路与淮河路交叉口轮流值守。她们负责查看过往车辆通行证,严格筛查每一辆车,对其他无关人员、车辆进行劝返。早7点至晚11点,晚11点至次日早7点,两班倒,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她们始终坚守岗位。
7月24日上午,耿淑侠正在沱河路与淮河路交叉口执勤,忽然听到有人求救。她迅速跑过去,发现一名环卫工人摔倒在地,鲜血直流。耿淑侠迅速用对讲机联系附近巡逻警车,让同事帮忙将环卫工送往医院包扎。烈日当头,晚上快要交接班时,耿淑侠突然一阵眩晕,倒在路边。“我休息一下就行,没事的。”被送回休息室的路上,耿淑侠还不忘安慰同事。
“我孩子呼吸困难需要送医院,能不能让我们过去?”7月26日凌晨,宿永路高架桥下封闭路口处,徐蓓蓓正在执勤,一对夫妻抱着一个小女孩向她求助。徐蓓蓓二话没说,赶紧带着两名巡逻同事,驾驶警车将孩子送到皖北总院。因为送医及时,孩子得到及时救治。
每天顶着烈日排查车辆、疏导人流、处理紧急情况等,工作量巨大,但这些警花们没有退缩,始终坚守在一线。
“先锋队”展现“逆行”风采
疫情袭来,埇桥区桃沟镇接到指令,第一时间响应,抽调10名素质过硬的村级信息员组成抗疫“先锋队”,急赴东关街道马号社区支援。
7月20日一大早,“先锋队”的“大白”们全副武装,身上还绑着需要采集核酸的拭子盒、消毒水、废物回收袋等,穿梭大街小巷,在没有电梯的单元楼里爬上爬下。“第一天录入核酸采集信息,我从上午8点多一直做到中午12点多。在防护服和高温天气的双重‘烤’验下,里面的衣服如同水洗一般。”桃沟镇濉河村党总支委员吴杉杉说。
7月23日至25日,“先锋队”又被调到东关街道铁路社区支援信息采集及抗原检测工作。他们登门入户,逐家登记发放抗原检测试剂,并指导居民开展自测自查。连续几个小时重复同样的动作,但他们毫无怨言,始终保持专心和耐心。
7月26日,“先锋队”又接到指令,再次前往马号社区支援当日下午的核酸采样及抗原检测。连续多日的高温天气,再加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南秦村的王雪梅出现了中暑症状。同组的队员赶紧为其脱去防护服、摘掉面罩,又取来藿香正气水。1小时后,王雪梅的不适才有所缓解。
据了解,这10名队员中有5名是女同志,她们尽心尽责、毫无怨言,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平凡人的不平凡。
银沱社区守护家园平安
7月20日以来,埇桥区北关街道银沱社区党支部76人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带动社区内7个小区300多名党员干部、志愿者投身抗疫一线。
年近60岁的中华园小区长郑云鹏,带领小区内在职党员干部,不分昼夜,全力协助社区做好小区防控工作。在他的感召下,中华园小区出现了马永权、胡兴邦等全家总动员、夫妻齐上阵的志愿者。社区防护物资紧缺,他们自筹酒精、手套用于社区消毒防护;群内70名“楼栋长”和“单元长”成立物资供应群,与小区毗邻的保供超市协商统一配送,不辞辛劳,保障小区近3000名居民的物资供应。
银沱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孟华甫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吃在社区、住在社区、奋战在社区。7月26日清晨,连续劳累了数日的孟华甫晕倒在核酸采样现场。大家要送她去医院,孟华甫挣扎着坐起来:“不需要!我休息一会儿就行。”
在银沱社区志愿者中,除公职人员外,还有退休老者、私企老板、放假在家的大学生,他们倾尽全力默默守护着家园康宁。
邻里互助情暖“异乡人”
“有没有电饭锅?我们这里有位外地人没有做饭的炉具,没法吃饭。”7月25日下午,一条信息让宿城一家超市的顾客微信群热闹起来。“哪个小区?我家有电饭锅。”“他那能炒菜吗?我送点菜过去。”……一时间,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帮助这位异乡人。
“我们是在摸排时了解到他的情况。”宿城哈佛玫瑰园小区24栋“楼栋长”、通济小学教师张安源告诉记者,他和王胜楠、陶素芹两位“单元长”在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时,发现了住在32楼的郑希海。
郑希海是山东德州人,7月8日来到宿城,暂住在哈佛玫瑰园小区。“没想到发生了疫情,我就一直待在这里。”郑希海说,一开始自己准备了一些馒头,没想到临时性管控时间延长了,馒头也快吃完,自己又不会网上订餐,陷入即将缺粮的困境。
张安源等志愿者了解情况后,不仅为郑希海送来食品,还到处打听哪里能买到他会使用的老式电饭锅。周围居民也纷纷伸出援手,通过志愿者将自家的饭菜、水果等转交给郑希海。
“宿州人都非常热情、善良,有了他们的帮助,我吃的、喝的、用的,样样都不缺。”郑希海在电话中对远在山东的家人说。娄波 记者 傅子峰 徐蕾 赵鹏
责任编辑:王亚东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杨军主持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 08-02
-
2王启荣在市高新区、埇桥区和宿州经开区调研 08-02
-
3上半年宿州市经济运行“成绩单”公布 08-02
-
4援宿“抗疫卫士”返程 08-01
-
5军民共绘“同心圆” 双拥共建谱新篇 08-01
-
6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 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