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理事会“理”出节俭新风尚
“以前村里流行‘吃大户’,遇到谁家有白事,都跑去吃席,有的还吃好几天,给事主增添了不小压力。现在好了,这些‘老规矩’都被取消了,谁家有白事,大家根据红白理事会的安排去帮忙,完了近亲属一起吃顿饭,比过去节省多了。”近日,埇桥区符离镇灵寺村红白理事会会长曹显民对记者说。
破除婚丧嫁娶中的铺张浪费,红白理事会功不可没。上世纪80年代初,灵寺村不少村民因为生活条件不好,加之怕被“吃大户”,家里有老人去世都不敢下葬。时任灵寺村村主任的曹显民在得知这个情况后,带领着村组干部和德高望重的村民组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帮助村民料理红白事宜,主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倡导文明节俭新风尚,坚决遏制“吃大户”现象。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变迁,红白理事会的成员虽有更换,但是提倡文明节俭的理念从没改变。
红白理事会成立后,制定了红白事办理的程序和标准,简化了办理流程,对随礼的金额、宴席规格划定了范围,并且全程监督婚丧办事流程,统一调配人员,防止出现大操大办、攀比浪费的情况。“收礼、记账、采购……每一项工作我们都至少安排2个人。等结束以后,再把礼金单、费用明细和剩余费用整理好交给事主。这种模式不仅让事主省心省力省钱,还确保文明节俭不浪费,成功遏制了‘吃大户’现象。”谈起灵寺村的变化,曹显民深有感触。
为减轻村民经济负担,倡导文明新风,红白理事会还在村内筹划建设了宴席城,给村民们办理婚丧事宜提供了好去处。“我们采买食材、人力成本都比请人操办便宜很多,可以从源头帮助事主控制成本。对此,村民们很满意!”宴席城负责人张正河告诉记者,有村民前来咨询办席事宜时,宴席城都会提醒村民将桌数控制在10桌以内,每桌价格控制在500元以下,并在用餐过程中倡导光盘行动、剩菜打包。
如今,灵寺村红白事大操大办、“吃大户”等现象逐渐消失,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的新风尚。灵寺村党总支书记陈勇敢表示:“我们会继续依托红白理事会,请村里有能力、有威望、有担当的乡贤人士进入理事会,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村民转变观念,营造文明节俭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移风易俗理念深植民心。” 记者 彭序
责任编辑:丁曼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我市16万余脱贫人口实现就业 08-15
-
2给你一个户外的“家” 08-15
-
3淮海智算中心一期项目获省交行4亿元授信 08-15
-
4全市农民工欠薪维权投诉电话公布 08-15
-
5全市优化营商环境视频调度会召开 08-09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