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16万余脱贫人口实现就业
拂晓新闻网--拂晓报讯 今年以来,我市始终把脱贫人口稳就业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通过认定就业帮扶车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建立兜底帮扶体系等举措,稳住脱贫人口就业饭碗。截至7月底,全市脱贫人口已就业16.78万余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2.33%。其中,省外务工6.97万余人,省内县外务工1.26万余人、县内务工8.55万余人。有就业意愿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6775人;43家就业帮扶车间安置劳动者1902人,其中脱贫人口601人;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4.48万余个,安置脱贫人口就业3.15万余人。
找准脱贫人口就业的“新平台”。稳就业、保就业是脱贫人口致富的捷径。我市各级人社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就业帮扶车间选址、认定时,重点倾向于脱贫人口较多、帮扶任务较重的村。同时,考虑当地的产业基础和交通便捷条件,依托当地特色产业企业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辐射范围覆盖全村及周边行政村,确保脱贫人口在半个小时之内就能到达就业帮扶车间。近年来,通过各级人社部门的帮扶、指导,43家就业帮扶车间生产经营稳定,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始终保持600人左右。
培育脱贫人口就业的“新动能”。近年来,市县区人社部门广泛宣传技能脱贫培训民生工程政策,提高社会知晓度和群众满意度。依托技师学院、技师学校开辟招录脱贫家庭学生绿色通道,优先招生,优先选择专业,优先落实免学费、助学金、奖学金等助学政策,优先安排实习,优先推荐就业,为脱贫家庭学生提供“一条龙”服务。截至目前,共招录脱贫家庭学生3800余人,指导设置机电一体化、汽修、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六大类16个培训专业,累计投入补助资金2690多万元,帮扶脱贫家庭学生就业率达100%。
开发脱贫人口就业的“新岗位”。近年来,市人社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规范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无业可扶”的脱贫人口,并建立进退有序的工作机制、考勤机制,强化政策宣传、保障,及时落实岗位补贴。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发包括保洁、护林、护路、光伏、防溺水等公益性岗位4.48万余个,已有3.1万余脱贫人口在各类公益性岗位上实现稳定就业。 (记者 杨雪)
责任编辑:丁曼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第八十八次调度会召开 08-13
-
2
-
3建筑工地党旗飘 08-05
-
4
-
5我市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出炉 08-05
-
6全市二季度工作点评会暨项目建设调度会召开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