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绘出宿州幸福底色
从“漫天黄沙”到“遍地梨花”,环境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全国首批3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安徽省林业发展十强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的砀山,在2021年“梨花节”期间,仅一周时间就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最高峰一天接待游客20万人次。
砀山的今昔巨变,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是宿州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转型发展、优化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宿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行动,着力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厚植生态发展优势,生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全市生态底色愈发亮丽。
草木茂盛、景色怡人的新汴河风景区。特约摄影 张成伍
瞄准长三角区域大市场 打造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各位尊敬的乘客,欢迎您乘坐符离集烧鸡号动车组列车……”千里京沪高铁沿线,飘荡着浓郁的宿州“味道”,自2019年3月份以来,经铁路部门授权,宿州埇桥“符离集烧鸡”号高铁正式发车,每日上线两趟列车,分别由北京发至福州、济南发至福州……
2020年以来,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宿州市开展全产业链示范创建,推进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创建、承接长三角区域农业产业转移,加强与长三角区域的产销对接,大力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
宿州是农业大市,拥有丰富的优质农产品资源。近年来特别是正式成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成员城市以来,全市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加快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行动,紧盯长三角大市场,推动宿州农业绿色发展实现提质提效、转型升级。
制定并抓紧落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158”行动计划,全面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支持30家企业入选全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面向沪苏浙的农副产品及加工品年销售额达到400亿元以上。
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着力培育砀山酥梨、泗县山芋、萧县葡萄、符离集烧鸡等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和江苏省农科院、上海三大农业科创中心等合作,实施农业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积极引进沪苏浙知名农业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在宿州建立种养基地、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康养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打造沪苏浙农业功能外溢承载区和创新模式复制区。
加快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支持建设产地预冷、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等设施,共建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
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壮大农村电商市场主体,加强农村电商企业产销对接,打造长三角农产品网销基地。推进砀山县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
积极组织参加上海、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等长三角农产品展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长三角城市布局名特优新农产品专营店,积极与沪苏浙农产品流通企业、大型商超集团开展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
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 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
2020年以来,宿州市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绿色发展硕果累累,捷报频传!
绿色制造体系日益健全,积极开展国家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宿马园区获得全国第五批工业绿色园区称号,淮宿建材的“爱乐生物质木塑复合材料”获得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称号,安徽港利龙山采矿有限公司龙山建筑石料用灰岩矿获得国家绿色矿山称号,成为皖北地区首家国家级绿色矿山。积极组织企业开展省级绿色工厂创建,2020年,宿州市两家企业获得省级绿色工厂称号。
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发展领域的信贷支持,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河湖与湿地保护恢复、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截至2020年11月末,绿色信贷余额74.32亿元,比年初增加13.86亿元。建立健全投资基金体系,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来我市设立私募股权基金,形成类别齐全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更好地为创新成果转化全过程、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发展全链条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项基金30支,总规模215.44亿元。
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执行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2020年,全市新建民用建筑项目建筑节能设计、施工图节能审查率及施工现场建筑节能实施均达到了100%。城镇可再生能源及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方面,全市12层以下民用建筑、太阳能安装普及率达100%。积极开展以空气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新材料、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每年都在递增。全面提升全市建筑节能项目实施水平,积极推进萧县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大楼(市民之家)项目和宿州雪枫中学等项目“二星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目前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约68.5%。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全面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2021年柴油车将全面退出宿城公交车行列,实现城内公交全面新能源化和清洁能源化,努力实现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的城市公共交通绿色运行模式。
继续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工程。截至2020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达204.87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48.79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36.56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19.51万千瓦。建成一批新能源发电项目。深圳能源泗县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泗县汉风草庙风电场、萧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二期)分别于2020年8月、9月、10月并网发电。埇桥区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龙源宿州香山风电项目、龙源宿州大龙山风电项目、灵璧国祯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天润灵璧县平原风电场项目等已于2020年12月并网发电。
加大绿色发展类项目的推进和征集,持续推进绿色发展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发挥全市科技资源优势,加大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的联系,以激发绿色技术市场需求为突破口,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金介”深度融合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聚焦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启动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积极争取省级项目,支持企业、高校院所承担科技项目,开展关键技术攻坚和成果示范应用。
责任编辑:张海亮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第八期宿州市企业家沙龙下午茶活动举行 03-28
-
2宿州市根治欠薪专项行动追发工资1.4亿余元 03-28
-
3关于清明节期间暂停部分祭扫业务的通告 03-27
-
4
-
5郑宏来宿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 03-28
-
6王启荣在市交旅集团调研 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