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游莲花洞记

2024-12-16 16:24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大五柳西北,尖山台孜南坡半山腰,有一神秘山洞,名曰莲花洞。暖阳当空的初冬,我们一行人缓缓向山洞进发。

山脚符草遍地,就是白居易笔下的“离离原上草”,据说此草可以用来盖茅草屋。符草已经枯黄,如若在古代,可能会看到野火燎原的景象,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草生命力旺盛,一场春雨过后,自会满目青绿。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以前读到这句,总以为陶公性情懒散,以至于草比庄稼长得好,现在想想倒也未必,这些杂草野火尚且烧之不尽,何况锄头?

上山的路逼仄异常。其实算不上什么路,就是夏季山洪冲刷出的小溪沟,乱石遍布,勉强能通行。路边的石榴树黄叶败落,残存的野石榴摇曳枝头,顽强地宣示着它的存在。武老师摘了一个分食,尝了一口,啊,好酸!而后我摘了一个裂大口的,味道好多了,酸中带甜。石榴树枝条随风摆动着,似乎在说:咧开嘴大笑的果实,心底才有蜜意呢。

路边松树枝丫上,每隔一段就系着条红丝带,那是驴友的定位路标,有的丝带写着“徐州·行者户外”“一起徒步看风景”等字句,还留有电话和微信二维码,看来这个山洞名气不小,把周边的游人都惹来了。

山路不好走,还带着十几个孩子,费了好一番功夫,我们才到达莲花洞。没等人员齐整,我和武老师等人就先行进洞了,急不可待地要一睹神秘洞穴。借助手机手电筒微弱的灯光前行,越往里走越潮湿,岩壁似有水滴落,鞋子越来越重,泥土粘在上面难以甩掉。也不知走了多远,更难行了,除了微弱的灯光,到处黑乎乎的,于是折返。

回到洞口,后面的队伍已经集齐了,他们拿着专业手电进洞。我们几人则在外面少歇,清理鞋上的湿泥。洞口几株苦楝叶落殆尽,楝果如铃垂悬。一条藤本植物缠绕树身,盘旋而上,藤叶赤红如血。放眼周围群山,漫山遍野层林尽染,像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好一幅醉人的初冬山景图!

过了一会儿,大队人马也从洞中出来了,他们脚上的泥更多,尤其是那些孩子,泥猴子一样,然而一个个都开心极了。说是历尽艰险,终于到了洞穴的尽头,看见好多冬眠的蝙蝠呢。

下山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孩子们因为劳累,脚步明显慢了。可遇到一片木瓜林时,顿时都来了兴趣,慌忙去捡落在地上的木瓜。金灿灿的果子拿在手中,用鼻子嗅一嗅,香气直达肺腑,赞声啧啧一片。古人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用美玉来回报别人的木瓜,可见木瓜也是稀罕物吧。

分别时,大家意犹未尽,纷纷期待下一次探险之旅。时甲辰年十月初十。同游者孙恩长、好运来、周维同、武波、袁殿、马宁以及众学生和家长等三十多人,萧县魏凯记。

■ 魏凯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