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拂晓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在安徽、江苏、山东三省交界处,有一口水井远近闻名。它是1994年三省为了抗旱而共同开挖的。改革发展大潮下,这口普通的水井逐渐成为省际毗邻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地标。时间的沉淀,赋予它更多的经济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三省井”,何以润三省?

2024-12-02 08:49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谢文东 马竞

“三省庄本是贫困地,十年九旱民着急;各庄百姓齐开动,六天挖井八十米;一瓜秧拖三个庄,一眼井灌三省地……”探寻“三省井”的故事,要从当地流传多年的一段顺口溜开始。

一眼井跨三省地

“三省井”,又名“团结井”,由三省群众共同开挖,是三省共谋发展的见证。

11月27日,记者来到“三省井”所在地——安徽省砀山县周寨镇刘暗楼社区郭集村、江苏省徐州市丰县王沟镇李六村前刘集和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朱集镇朱集行政村楚洼村交界处。

在一座古色古香的六角亭下,一口水井赫然入目。井边的石碑上刻着“三省井”三个大字。站在“三省井”旁的石阶上,当地干部群众向记者讲述了当年挖井的过程。

此处三省交界,被当地群众称为“三省庄”,因地势较高,每到夏季极易出现旱情。1992年8月,江苏省丰县科技开发服务总站站长王荣华到三省庄开展科技扶贫工作时,提议在此处打一口深水机井,解决周边土地的灌溉问题。

经过一番勘察动员,1994年6月19日,砀山县刘暗楼郭集村、丰县前刘集村和单县小张庄村共同签订了一份《关于共建“三省井”的协议》。由丰县科技扶贫协作小组负责筹集资金,三村提供建井用地,共建“三省井”。同年7月28日,“三省井”破土动工。三省20多名群众经过6天的努力,挖至地下80米处,汩汩清流喷发而出。

“眼看着挖出了水,大伙儿欢呼起来,都忍不住舀一瓢尝一尝,井水甘甜、清爽……”76岁的单县朱集镇小张庄村村民尤中华忍不住和大家分享当年打井时的喜悦,“水质好、出水量大,看着源源不断流出的井水,老百姓的心里有了底儿。旱天浇地时,三省的群众不争不抢,相互让着用。”

井水灌溉农田,更滋润人心。有了共同打井的经历,三省庄的群众交往更频繁了、关系更亲密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的费孝通听说此事后,提笔写下“三省井”三个大字,如今被刻在了井边的石碑上。

1998年10月,国务院核定了“三省井”的地理位置——东经116°22′、北纬34°38′,并把“三省井”确定为皖苏鲁三省界桩,编号3234371:32——苏,34——皖,37——鲁,1则象征着此地三省相交。

三省警护“三省井”

作为“三省井”的延伸,三省井综合警务站在服务改革发展、维护省际交界区域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昨天的勤务情况咋样,有需要我们今天继续完成的吗?”“还是一个字——稳!没啥要紧事儿,就是再去几个村庄巡一巡!”一大清早,砀山县公安局周寨派出所民警穆国耀和辅警霍知广,就来到三省井综合警务站,同前一天值班的单县朱集派出所民警、辅警完成交接班后,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值班执勤工作。

记者看到,警务站里干净整洁、布局紧凑,不仅有综合业务受理处,还有群众来访接待室、便民服务角等。“别看这个警务站不大,发挥的作用可不小!”砀山县公安局二级警长王鹏向记者介绍了三省井综合警务站的由来。

以前,由于“三省井”周边地理位置特殊,人口跨省流动频繁,公安执法存在管辖权区分难、调查取证难、纠纷调解难等问题,给基层治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有时候因为通讯信号不稳定、地域区划不清,砀山的群众拨打110报警电话,出警的可能是丰县或单县的警察。“民警白跑一趟不说,主要还是耽误警情处置,小纠纷可能演变成大麻烦。”王鹏说。

如何及时快速出警、守护“三省井”附近群众安宁?2021年4月,皖苏鲁三省在“三省井”北不到100米的地方,建立了一座跨省多功能警务室,取名“三省井综合警务站”。砀山周寨派出所、丰县王沟派出所和单县朱集派出所每天各派1名民警和2名辅警进驻警务站,24小时值班在岗,跨区域联勤联动,实现数据共享、信息共通,同时拓展了户籍、居住证办理等服务功能,打破了省际县际边界局限,方便了群众,提升了执法水平。

今年夏天,周寨街附近一户群众发现家中被盗。周寨派出所接到报案后,通过技术比对,发现作案嫌疑人经常在江苏丰县一带活动,便立即通过三省井综合警务站通报给丰县公安机关。次日,丰县公安机关便将嫌疑人的相关信息反馈给警务站,两地警力协作,很快将嫌疑人抓获。“有了警务站,省去了跨省办案的很多环节,极大地提升了破案的速度和效率。”民警穆国耀对记者说。

这两年,“三省井”附近的治安状况越来越好,三省井综合警务站的职能也逐渐从“治理”向“服务”转变。几天前,丰县王沟镇张河村的丁大妈到砀山周寨镇走亲戚不小心迷了路。警务站立即联系砀山公安机关协助寻找,最终在玄庙镇白楼村找到了老人。

有了三省井综合警务站这个“枢纽”,三县公安机关经常协作办案。今年以来,“三省井”地区违法犯罪警情数量同比下降36%,现行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56%。

“坐在这里的没有外人,大家都是庄连庄、亲戚连着亲戚,有啥问题咱坐下来商量……”在三省井综合警务站里的“皖苏鲁睦邻一家亲调解室”里,砀山刘暗楼社区党总支委员汤家兴、单县朱集镇郝庄村“两委”成员张道同,正与两村村民代表一起,调解两地群众因流转土地引起的经济纠纷。

原来,郝庄村村民孙某流转了刘暗楼社区村民60多亩土地,由于今年雨水大农作物收成受影响,孙某没有及时支付租金,刘暗楼社区村民多次讨要无果,便找到社区,希望社区能够帮助解决。负责协调处理此事的汤家兴和张道同经过前期走访、劝说,将双方约到了调解室里。

“没有及时支付租金是俺的不是,但也确实是不得已,俺保证明年春节前一定全部付清!”孙某当场承诺。刘暗楼社区村民代表表示理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以前群众遇到问题,都是各自想法儿解决,这样往往会引发新的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如今,大家有啥事,首先想到的是找村‘两委’,通过调解来解决,在调解室里就能把矛盾化解掉。”汤家兴说。

在三省井综合警务站,工作人员向村民宣传防毒、禁毒知识。 记者 蒋帮煜 摄

文化园蕴新风尚

围绕“三省井”建设的边界文化公园,不仅承载着三省群众共同的乡愁记忆,更是三省交界处一个重要的文化阵地。

“老王,俺的鹌鹑这两天蹦得可欢了,快过来瞅瞅。”在“三省井”边界文化公园,家住砀山县周寨镇刘暗楼社区73岁的薛胜举,正热情地同家住丰县王沟镇80岁的王立金打招呼。

每天吃过午饭,两位老人都会带着自己心爱的鹌鹑来公园里晒太阳,交流养鸟心得,唠一唠家长里短。

“现在生活好了,老百姓休闲娱乐也丰富得很,在公园广场上唱唱跳跳、说说笑笑,心里特别敞亮!”薛胜举说。

2020年6月,砀山县、丰县、单县三地以“三省井”原址为核心,共同建设了“三省井”边界文化公园。公园中央,“同心同德”四个红色大字跃然石上。公园里的民俗文化长廊,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三地传统民俗文化和优质农产品。公园建好后,成为周边村庄群众的精神家园。遛鸟、散步、下棋……每到傍晚时分,乡亲们三五成群跳起了广场舞,伴随着欢快的节奏,跳得可带劲了!

“这是我和儿媳妇刚拍的抖音视频,大家看看咋样!”公园里,64岁的刘玉英正拿着手机,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新作”。“知足常乐啥都好,多孝的人不易老……”视频中,刘玉英和儿媳用说唱的形式表现婆媳间的和谐关系,赢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好!好!好!”看完视频,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

刘玉英是个热心人,娘家在丰县王沟镇王老家村,婆家在砀山县周寨镇刘暗楼社区,她也是十里八村有名的“红娘”。谁家孩子谈对象,谁家因琐事闹矛盾要调解,都习惯找她帮忙。

“都是一家人,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以和为贵,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只要孩子们生活幸福,彩礼多少都不重要。” ……刘玉英经常趁着调解、说媒的机会,向乡亲们宣传新思想、新风尚,还在抖音平台上制作了600多件作品,展现农村新生活、农民新面貌,获赞10万余个。

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明和谐新风,“三省井”边界文化公园因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成为当地一处网红打卡地。

“每年秋后冬闲时节,周边的村民聚集在这里,举办斗羊、斗鸡大赛,还有唱戏、杂技表演等民间活动,公园广场上人头攒动、十分热闹。”刘暗楼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武生告诉记者,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大量游客来这里游玩,让“三省井”的人气更旺了。

“彩虹路”架致富桥

“三省井”旁的“彩虹路”,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串联起周边村庄的产业发展,成为群众心中的“致富路”。

在三省井综合警务站门前,一条柏油路连通砀山县、丰县和单县。这是2020年初,三县为了方便群众出行而修建的,取名“良景路”,因为道路中央有红、黄、蓝三道彩色条纹,也被当地群众称为“彩虹路”。道路沿线,大大小小的乡村产业密集分布,让“彩虹”的色彩更加明丽。

在“彩虹路”边的一处中药种植基地,丰县龙地庄园园主刘绪安正在查看白芍、白芷、知母等中草药的生长情况。

“这片地是砀山的,当初因为发展需要,我以每亩1000块钱的价格从村民手里流转过来,这两年中药材行情不错,打算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刘绪安告诉记者,龙地庄园虽然地跨砀山、丰县两地,但发展却没有受到跨省界的影响,两地政府部门经常帮助庄园解决生产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夏季雨水偏多需要排水,两地政府快速协调,将地里的水及时排出,几百亩的玉米基本没受影响。”刘绪安说,政府部门沟通顺畅,老百姓交流交往频繁,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助推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为了进一步拓展与砀山方面的合作,刘绪安还特地注册成立了砀山龙地庄园家庭农场。“这两天,我还要同刘暗楼社区刘武生书记一起去亳州考察,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刘绪安对记者说。

在龙地庄园里,砀山县周寨镇孙老家村的村民李秀玲正和工友一起晾晒玉米。作为龙地庄园的“长期工”,李秀玲每月有2000多块钱收入。她对记者说,庄园里平时还需要“临时工”,都是来自周边三省的居民,平均一天能挣一两百元。

沿着“彩虹路”一路向南,在砀山县康泽畜禽养殖基地,5000只湖羊正待出栏。2018年,该养殖基地由砀山、丰县两地政府牵线建设,目前已发展成为安徽省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我虽然是江苏丰县人,但砀山县各级政府并没有把我当‘外人’,想方设法帮助解决用地、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康泽畜禽养殖基地负责人侯先杰告诉记者,如今,基地发展蒸蒸日上,又在附近建设了一个省际畜禽交易中心,拓展了三省畜禽交易渠道,活跃了畜禽市场。“我们还聘请周边群众来基地务工,像防疫员这样的岗位,每月工资有4000多块钱。”侯先杰说。

同饮一井水,共走发展路,群众一家亲。如今,“三省井”成为皖苏鲁交界处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响亮品牌。近日,皖苏鲁豫毗邻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作区建设联席会议在砀山县举行,围绕“睦邻同心,合力共治”主题,包括砀山县、丰县、单县在内的7个会议成员县(市),就共同建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作区达成了框架协议。

我们相信,未来,“三省井”的故事会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更加深入人心。记者 谢文东 马竞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