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把脉有良方 昔日荒山变青山
天地始交,万物并秀。5月11日下午,记者跟随市林科所所长朱洪亮,走进埇桥区符离镇清水村荒山绿化示范基地,沿着林间望去,视野所及,青山绵延,满目苍翠,昔日的石头山不见了踪迹。朱洪亮不时停下脚步,或俯身查看树苗生长状况,或将树苗扶正、培土。
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清水村的虎头山还是一处荒山,因自然条件及其他因素作用,山上乱石嶙峋、土地贫瘠,植被生长十分困难。“山上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都难。”林农路红感慨道,曾有村民试图改变,但因条件差、浇水跟不上等原因,树苗的成活率极低,久而久之,村民的种植意愿降低了,清水村的虎头山也更“秃”了。
为改变清水村虎头山的现状,朱洪亮在此处开展荒山绿化工作,采用“林科所+基层林业站+造林大户”的栽种模式,由林科所提供种苗、技术及部分人工、肥料,基层林业站提供政策支持,造林大户进行栽培和管护。同时,朱洪亮按照山体特征,因地制宜,指导林农从上往下选用不同树种进行栽植,在山体上部附土较少的地方,选用侧柏、刺槐、石榴等耐干旱的树种混交种植,往下的山体,分别选用红栌、黄栌、乌桕等本土培育树种,山体下附土较多的地方选用桃树、梨树等经济作物,多管齐下,多点开花,确保绿植成活率。
“刚种植那阵,山上都是石头,找不到种树苗的地,朱所长带着打穴机,选好址,一处一处开穴、培土,将每一株树苗稳稳栽种在清水村的虎头山上。今年栽种了2000余棵侧柏,成活率95%以上,榛子和刺槐栽种了1000余棵,成活率也高,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路红回忆说,“每逢刮风下雨,都要及时上山重新培土,将树苗扶正,第一年山不绿,那就第二年再栽……朱所长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手把手教我技术要领,当时就决定,要和荒山干到底!”
在这片70亩的荒山绿化示范基地,处处可见朱洪亮利用自身科研优势,精心培育适合荒山种植的本土树种。“清水村虎头山作为荒山绿化示范基地,即保护了山体,又美化了环境,种植的经济作物也为林农增加了收入,更为周边林农荒山种植提供了示范样板!” 记者 邵子育
责任编辑:丁曼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智慧大脑”提升“生态颜值” 05-17
-
2王启荣出席5月份“企业家接待日”活动 05-10
-
3“五一”宿州消费“热” 05-10
-
4
-
5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度会召开 04-29
-
6为劳动者点赞 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