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溪头垂柳依依,沟渠流水潺潺,旷野阡陌纵横,道边花草相间……仲春时节的皖北大地,一幅幅和美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夯实基层堡垒,发展富民产业,倡导乡风文明,解决急难愁盼……在希望的田野上,广大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正在田间地头、群众身边忙碌着——

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走访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见闻录
2023-04-03 09:57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谢文东 马竞 蔡建 沈前程

排忧解难 让日子好起来

在砀山县朱楼镇梁寨村,有一条百米长的“敬老路”。为啥叫“敬老路”?因为这条路,修到了村里老人的家门口,更修进了老百姓的心窝里。

“走,带你瞧瞧。”采访中,记者巧遇70岁的村民段素梅。老人骑着电动车正往家赶,嘴里还哼着小曲儿,看到同行的驻村工作队队长杨占勇,热情打招呼。

刚进村,一条3米多宽的水泥支路引起记者的注意。道路笔直、平坦、干净,两旁还安装了路灯、摆放了垃圾桶。“这就是驻村工作队专门为咱8户老人铺的‘敬老路’。”段素梅说。

“原先这是一条‘土坷垃’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群众意见很大。特别是路旁住的全是年过七旬的老人,出行更是不方便。”杨占勇告诉记者,走访中听说有老人雨雪天走路经常滑倒摔伤,于是带着队员入户了解诉求,跑部门筹集资金,找工程队修铺道路。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奔波,终于在去年10月份建成了这条“敬老路”。

“路虽短,但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很重。”道路修通当天,几户老人专程来到村部,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道谢。“看到老人满意的笑容,之前付出的苦和累都值了!”杨占勇说。

“办实事,就要办到群众心坎上。”杨占勇带领驻村工作队筹资兴修地下排水通道,解决梁寨村3000多亩良田排涝积水问题;兴建党建文化广场、村民文娱活动室,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购置垃圾桶、环卫车,安装路灯、安全防护栏等,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几年来,驻村工作队办的一件件实事好事,赢得了老百姓的好口碑。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广大驻村工作队怀着满腔热情,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如何让为民办实事常态长效,奔忙在宿州广袤田野上的驻村工作队用了不少“妙招”。

“自从装上了路灯,俺们晚上出门方便多了,可以散步、玩棋牌、跳广场舞,这感觉真好!”在埇桥区大店镇大北村,村民王怀朝指着路边的太阳能路灯,喜滋滋地对记者说。

给王怀朝带来“好感”的背后,是网格化服务机制发挥的作用。2021年6月,村里来了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如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成为工作队的“必修课”。两年来,工作队健全完善以党建引领、驻村工作队包片、村“两委”包组、专干及小组长包户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努力实现群众有求必应、有难必帮。

“照明不足,晚上出门不安全。”网格长禹辉和黄程程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这是一件长期困扰群众的“烦心事”。“说啥也要把路灯装上!”工作队队长李燕下定了决心。此后,她带着队员多方协调各方资源,为所有自然庄安装了100多盏节能环保、安全耐用的太阳能路灯,彻底解决了群众夜间出行难问题。

慰问困难群众、开展志愿服务、完善文体设施……驻村工作队将贴心服务融入网格,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下一步,我们会把更多为民服务事项纳入网格中,同时充实网格员队伍,用‘一张网’的全覆盖,解决群众更多的急难愁盼。”李燕说。

引才聚力 让力量强起来

临近中午,家家户户的锅灶飘着浓浓的饭香。刚从村头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回来的泗县墩集镇石龙岗村佃户村民组乡村振兴专干陈兆亮停稳电动车,走进一户村民家中“说事情”。

“老陈哥,村里高标准农田施工,挖机要从恁家地头经过,恁看行不?”陈兆亮掏出手机,一边翻找现场拍摄的照片,一边说。这段时间村里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陈兆亮每天起早贪黑在现场蹲守,既当“监理员”监督工程质量,又当“协调员”帮助施工方和村民之间协调解决问题。

作为乡村振兴专干,陈兆亮工作尽职尽责。他每天骑着电动车在村里“转悠”,挨家挨户走访,摸清家庭情况,哪家有困难,哪家要反映问题,他都第一时间掌握,帮助向上反映、及时解决。服务态度好,办事效率高,群众对他很信任,群众工作能够“做得通”。

“陈兆亮头脑灵活、务实肯干,责任心和协调能力都比较强。”石龙岗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李荣刚对记者说。作为村里的脱贫户,陈兆亮之前一直在外务工,近几年由于家属患病,留在家中照顾。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研究后决定,聘用他担任乡村振兴专干,一来能发挥他的特长为群众服务,二来能为他解决就业问题,防止家庭返贫。

“2021年以来,我们吸纳了一批觉悟高、能力强、肯吃苦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两委’和为民服务相关岗位,他们或是致富带头人,或善于开展群众工作,成为助力发展、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李荣刚说。

高质量的乡村振兴,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支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广大驻村工作队立足实际,把有能力、肯干事的人吸引到基层组织中来,让爱农村、有热情的人去建设发展家乡,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力。

“最近厂子效益咋样?还有啥困难?”在砀山县朱楼镇梁寨村的诗依侨服装厂,驻村工作队队长杨占勇开门见山,和企业负责人孙玉珍聊了起来。

这是一座由废弃饭堂改造而成的服装生产加工车间。几十名女工正在工位前扫边、走线、缝合、制衣……争分夺秒,加紧生产。“刚接到5000件外贸服装订单,要求4天交货,慢不得。”孙玉珍边走边介绍。

今年服装厂的订单“井喷式”增加,孙玉珍便琢磨着重新选址,建设标准化厂房,进行规模化生产。“这个想法不错,我们工作队和村‘两委’商量下,帮你想想办法。”杨占勇把企业诉求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农村要发展,不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才外流,存在“空心化”问题。如何吸引更多的本土人才在家门口干事创业?成了梁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谋划最多的事。

其实,孙玉珍在家创业也是被杨占勇“磨”出来的。2020年初,在外务工多年的孙玉珍回乡创业,但由于缺资金、缺人手,只能在家张罗几台缝纫机,带着同村几名妇女加工服装。“工人少、订单少,多次想着放弃。”孙玉珍道出当时的困境。

“要相信咱驻村工作队,一定能帮你解决这些问题。”杨占勇一次次上门走访,边做思想工作,边解实际难题。没有厂房,就四处选新址、找厂房;缺少设备,就联系厂家、购置设备;缺少资金,便帮助争取政策办理创业贷款;缺少员工,梳理村里的留守妇女征求意愿并组织培训。

真心换真情、实干赢信任。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孙玉珍在村里扎下了根。如今,企业已有80多名固定员工,同时解决了同村留守妇女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能人一个个回来,梁寨村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建成千亩红薯、莴苣、西瓜等果蔬种植基地,发展菊花种植、黄牛养殖等特色产业,推广光伏发电……梁寨村的村集体收入连番增长,去年已超过100万元。

春光无限好,奋斗正当时。广大驻村工作队撸起袖子加油干,迎着春风向前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显身手,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展作为,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把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记者 谢文东 马竞 蔡建 沈前程


责任编辑:丁曼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