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实事 暖民心 宿州在行动|“村食堂是我的幸福依靠”
日前,记者走进埇桥区支河镇城孜村老年食堂,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院子、粉刷一新的墙体和干净的地面。
支河镇副镇长邱广飞告诉记者,这原是城孜村老村部,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全市推进“老年助餐”行动后,该镇统筹资金先后投入14万元,改造成目前的老年食堂。
食堂建成了,如何运营维护成为重要问题。邱广飞介绍,为充分激发食堂运营活力,老年食堂由镇统一招标,采用社会化运营模式进行经营管理。
早上9点,食堂后厨就开始准备午餐了。负责人李小娟一人身兼数职,既负责“白案”,又是掌勺大厨。“村里留守老人比较多,为了让他们吃饱吃好,我们每天的菜单都不一样。”李小娟一边忙碌一边说,食材也是当天购买制作,保证新鲜。
“食堂交给市场主体经营,镇里会定期监督、检查,村里也有社工协助。”邱广飞介绍,监督由镇政府专人负责,定期抽查环境卫生、菜品质量,确保食堂服务水准。
临近中午,老人陆陆续续来到食堂。门口的老年助餐机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只见老人拿着就餐卡,完成人脸识别后,准备就餐。
“这是埇桥区民政局推广的新型助餐机,联网后能够在后台统计老年人的数量,从而精准发放补贴。有了助餐机,我们管理更方便,也提高了助餐服务的效率。”镇民政所工作人员马恒介绍。
“目前,我们对80-89岁老人每餐补助2元,对低保、优抚对象、特扶对象每餐补助3元。我们计划争取为9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午餐。”邱广飞表示。
说话间,最后一道菜制作完成了。李小娟和村里社工一起将饭菜打好,并端到老人们面前。
“自从建好这个食堂,儿子给我办了卡,中午我基本上都在这吃饭。一顿饭6块钱,我吃得饱饱的。孩子们都忙,不在家,村里的食堂就是我的幸福依靠。”城孜村村民李会明脸上洋溢着笑意。记者 王硕
责任编辑:王亚东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宿州市乡村振兴提档升级加速 03-27
-
2王启荣在萧县黄口镇调研社会治理工作 03-27
-
3宿州市启动创建“宿速登记”服务品牌 03-27
-
4民生无小事 冷暖总关情 03-24
-
5王启荣率队赴上海招商考察 03-24
-
6杨军主持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 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