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新春走基层丨饼香·年味·故乡

2023-01-20 09:55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关小宇

腊月二十一,天空飘起小雨。在苏州工作的刘昊文乘高铁、坐汽车,风尘仆仆回到老家泗县刘圩镇。行李刚放下,便来到街上那家从小吃到大的饼店,闻着熟悉的发面香,看着那忙碌的身影:“俊言叔,来5个饼!”“哎呦,昊文回来啦!算起来有两三年没见你喽!”“叔,生意还好吧,一回来就想着你家的大饼呢!”“抓紧回家吃饭,年前忙,你还能来给我搭把手!”饼店老板沙俊言一边装着大饼一边招呼着。

农历新年将至,“刘圩大饼”又成了炙手可热的年货。“一天做2000多个饼都不够卖,节前还得再加班。”沙俊言说。

走进饼店,几十平方米的店面虽然略显拥挤却布局合理。靠墙放着一排类似大立柜式的发酵箱,透过玻璃门往里看,从上到下十来格,每格里面“躺着”一张饼胚。往里走两步是切面区,员工小张一手握刀割面,一手将面团过秤:“一个饼2斤面,我这天天练,基本也算是‘一刀准’。”切好的面传给下一道工序“压面饼”,压面机“吱扭”一声就“吐”出一张扁平的面饼,再接着拿擀面杖行云流水一通“飞旋”,就成了直径接近40厘米的一张饼胚。充分发酵后,放入电饼铛烙制大约5分钟后便新鲜出炉,麦香十足。

“面团都要经过三次发酵,发面的技术各家都有绝活,控制面和水的配比、把握好发酵的时长,最后的口感才能有保证。”沙俊言十来岁时就进店干活,从和面第一道工序练起,至今已有30多年时间。“搭眼一看,用手一摸,就能知道‘面头’发酵得合不合格。”和“老酵头”打交道这么多年,沙老板可谓行家。

传承百余年的“刘圩大饼”已被列入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地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表面金黄、形如满月的大圆饼切成十来块儿,摆放在小竹筐里端上餐桌。刚出锅时脆香,放凉之后暄软,不加糖盐,不刷油,保留原汁原味的麦香。

“捧着比脸还大的饼,拍个照片发到同学群里,让他们看看这饼有多诱人!”放假在家的大学生小房乐呵呵地向室友介绍家乡美食,“欢迎来我的家乡泗县刘圩镇,带你们吃饼、陪你们旅游!我给你们的可是实实在在的饼,不是‘画饼’呦!”

记者手记:万千种年味,最浓是故乡。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家乡刘圩的大饼一直处在回家“必吃榜单”第一位,是面包披萨、炸鸡啤酒无法取代的味蕾记忆。每一口饼香,都是家乡的一抹重要符号,是深深的眷恋,更是无限期待……   记者 关小宇




责任编辑:丁曼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