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天
家住埇桥区桃园镇的赫大娘已过花甲之年,因装化粪池管子问题和邻居产生纠纷并发生肢体冲突。赫大娘受伤住院10多天,花了6000多元医疗费。伤愈后,赫大娘多次要求对方赔偿无果,便到埇桥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后经法援中心和律师的帮助,埇桥区法院判决对方赔偿医药费、伙食费、营养费等各项费用共计1.2万余元。“我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感谢法援中心的律师帮了大忙……”赫大娘感激地说。
“法援惠民生 热情解民忧”“依法为民解难事 法律援助暖人心”“捍卫法律尊严 维护百姓利益”……一面面锦旗的背后,是一个个温暖的故事,也是法援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为每一位求助者真诚提供援助的结果。
近年来,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施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快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建设,拓展创新服务领域,优化完善服务产品,巩固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日趋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明显。“十三五”以来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4545件。其中,今年上半年,共受理审批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408件,目标任务完成率56.8%,结案2428件,结案率为71.24%。
为提供更多便民利民服务,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不断畅通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2021年以来,市司法局和埇桥区、泗县司法局分别在主城区苏宁广场、银河广场、市政务服务中心、市信访接待大厅、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区法律援助中心、泗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场所开设智慧“法律超市”,开启人工智能24小时不间断、一站式、专业化的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智慧“法律超市”引入人工智能多功能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设置机器人“零秒”快速应答服务,通过人机对话方式,为办事群众解答各方面的法律问题。群众只要点开智能公共法律服务站界面,说出需要咨询的问题,智能机器人便会进行回答,也可以直接与律师进行视频咨询。智慧“法律超市”同时还提供查询、免费法律文书模板打印、在线申请法律援助等服务项目,让群众随时享受触手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智慧“法律超市”设备使用已达1万余次。
今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正式施行。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充分利用各个时间节点,积极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六进”活动,并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法》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更深入地掌握法律援助知识,了解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增强维权意识。上半年,全市各类法律援助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提供现场法律咨询80余场次;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接待农民工、残疾人来电来访咨询7800人次,受理农民工、残疾人法律援助案1309件,挽回损失1000余万元。
为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真正把“一改两为五做到”落到实处,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积极推行“一简三优”服务制。对老、弱、病、残者的法律援助申请,始终坚持“简化手续,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安排”。对70周岁以上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进一步简化申请程序,免予经济状况审查;对农民工因追讨工资、工伤事故赔偿和其他人身损害赔偿等事项申请法律援助的,不再审查经济状况,直接给予法律援助。针对一些来访群众反映离婚、赡养等家庭内部问题,不想对簿公堂,希望由法律援助机构出面进行劝导和调解的,市司法局依托“宿纷速调”中心工作平台,建立健全律师调解机制,选拔多名律师参与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调解工作,推动解决离婚、赡养、抚养问题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一批“急事”,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落实省市‘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持续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服务宗旨。”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烨表示。 记者 付雪芹
责任编辑:丁曼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王启荣主持召开全市近期重点工作会商调度会 10-18
-
2王启荣在宿州经开区调研项目建设 10-18
-
3省委依法治省办督察宿州市县法治建设工作汇报会召开 09-14
-
4我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暨稳经济促发展电视电话会议 09-14
-
5宿州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09-14
-
6宿州好人,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