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青年杨赞:让小秸秆变身“软黄金”
“真没有想到,秸秆竟是藏在农村的‘软黄金’。”6月12日,尝到秸秆收储甜头的灵璧县虞姬镇玄庙村返乡创业青年杨赞,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早在今年5月初,杨赞就和村里签订了全年1.8万亩午秋两季秸秆打捆离田合作协议。这也是杨赞连续4年和玄庙村签订秸秆打捆离田合作协议。
谈起返乡创业收储秸秆,杨赞打开话匣子。2015年大学毕业,杨赞到蒙牛集团工作,上班几年后他发现,奶牛养殖对秸秆饲料的需求量非常大,而自己的老家每年午秋两季又都被秸秆困扰,于是大胆决定,回乡创业做一个秸秆收储经纪人。2019年,杨赞与村里签订了1800多亩秸秆收储合同,将收储的秸秆卖给养牛场,除去雇工、机械和场地成本,一年赚了30多万元。
初试牛刀获益丰,嗅到了商机的杨赞更坚定了做好秸秆经纪人的信心。杨赞告诉记者,4年来,他利用项目支持,整村承包了附近乡镇小麦和玉米秸秆的收储。午收秋收期间,他根据承包地亩数从黑龙江、吉林等地雇用调配来农机,做到粮食收获一块、秸秆打捆一块、离田清零一块,不留焚烧隐患。4年来,共带动本村50多人就业。“自从和杨赞签订了秸秆打捆离田合作协议,每一季他都能及时把散落的秸秆清理干净,让我这包村干部也省心、放心!”虞姬镇纪委书记李鸿坦言。
对于秸秆综合利用,杨赞说他基本上已“轻车熟路”,该储存多少“货”、如何收储、什么时候出手,有着自己的一套成功经验。“今年我与蒙牛集团、君乐宝集团、认养一头牛3家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每年为他们提供6万吨秸秆。目前,已经收了4万多吨,今年收成好麦草好,保底收到7万吨应该没问题。”尝到了甜头的杨赞,今年投资200多万元购置了打包机、秸秆滚筒筛等机具。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接下来,我会带领乡邻好好干,为乡村振兴出把力。”杨赞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 杨雪
责任编辑:丁曼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广筑安厦千万间 06-13
-
2
-
3市委市政府与中国矿业大学对接合作 06-10
-
4
-
5我市与徽商银行签署政银战略合作协议 06-09
-
6杨军调研安全生产和防汛抗旱工作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