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明:焊花飞溅铸青春
弧光闪烁,焊花飞溅,伴随着一阵阵“嗞嗞”的响声,一道道焊缝完美成型。不一会儿,一个精美的“奥运五环”呈现在铁板上。“焊枪和焊条,就像裁缝手中的针和线,掌握技巧、熟练使用才能做到‘天衣无缝’。”5月9日下午,在宿州工业学校教学车间,“90后”焊工教师李明明正在给学生做焊接技术示范。焊枪当针,焊条为线,14年来,李明明用手中的“针线”织出了激扬的青春、织就了一顶顶“桂冠”。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焊工。”李明明说,初中时有一次在报纸上看到一篇介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文章,里面讲述了焊接技术在火箭发动机制造中的重要性,深受启发和触动。“焊工也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初中毕业后,李明明毅然选择了技工学校。
在校期间,李明明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因成绩优秀,2009年被学校推荐代表宿州参加安徽省第三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在两个月的集训期,他白天进行技能训练,晚上复习理论知识,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当时正值盛夏,正常气温三十七八度,加上高温的铁板、强烈的电弧光,室内温度高达40多度。工作服湿透了、烫破了,皮肤烫烂了,但李明明并没觉得辛苦,当时只有一个信念:提高技能,为校争光!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省第三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中,李明明勇夺焊工中级组第一名。
2009年9月,根据学校安排,李明明前往合肥一家公司实习,做一名焊工。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李明明全身心投入工作,一心想着如何提高焊接技术,保证焊接质量,从不计较工资报酬。他不断摸索实践,积极向师傅请教、向同事学习。为了焊好每一道焊缝,在不同的位置,他要变换各种姿势,遇到焊接管道较低的情况,就躺在地上焊,全然不顾焊花溅在脸上。为了赶进度,他还经常加班,一天下来腰酸背疼、精疲力竭,却乐观地告诉家人,自己感到工作很充实、很有意义。
在宿州工业学校从教以来,李明明更是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各班实践教学任务。焊工实训劳动强度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提高学生的认识非常重要。李明明在教学中,首先进行思想动员,带领学生参观上届学生的优秀实习作品,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在实践中合理安排、重视安全、严格管理,教导学生要吃苦耐劳、不畏困难,学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2019年和2020年,李明明连续两年指导学生荣获宿州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工项目一等奖和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焊工项目一等奖。
生活中,李明明是个热心肠,邻里谁家电灯不亮了、谁家下水道堵塞了、谁家电视机出现故障了,总爱找他帮忙维修。有一次,李明明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老太太被车撞倒在地,双臂受伤正在流血,而肇事车辆已经逃离现场。他毫不犹豫地把老太太扶上自己的车,将其送到医院,帮助老人办好住院手续后才离开。后来,老太太的儿子凭借医院签诊单上的信息找到了李明明,向他表示感谢。老太太也拉着李明明的手说:“孩子,你真是个大好人!”
“全国优秀农民工”“安徽省技术能手”“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宿州市劳动模范”“宿州工匠”、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宿州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一项项荣誉代表着李明明闪光的成绩。而李明明却说,荣誉只能代表过去,今后的道路还很漫长,他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争取实现新的更大的成绩,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记者 马竞
责任编辑:丁曼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杨军主持召开风险隐患排查会议 05-18
-
2宿州市“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05-18
-
3王启荣会见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赵世斌一行 05-18
-
4杨军主持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 05-17
-
5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召开 05-17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