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有温度更有精度
■ 慕青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强调,各地要制定出台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和实施细则,落实养老服务设施设置要求。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居住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等补建一批养老服务设施。“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逐步完善。
恍然间,年轻的时光仿佛还未走远,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前辈,我们的师长就已在岁月变迁中逐渐步入老年,身边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昭示着“银发浪潮”已悄然而至。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然而,生活孤独、精神空虚、无人照料;养老资源缺乏,部分地区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诸如此类的养老问题,近年来屡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牵绊着公众的视线。可现实情况是,囿于家庭和社会双重束缚,一方面,年轻子女需要承受工作生活与养儿育女之间的多重压力,时间和精力上都无法周全顾及老人;另一方面,许多老年人惧怕孤独,注重安稳,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更希望居家养老。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数量逐年增加。守望“夕阳”的幸福,呼唤着我们尽快拿出更有效的办法,来补齐养老服务的短板。
可喜的是,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支持,努力健全和创新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美好晚年。今年,我市埇桥区埇桥街道西仙桥社区、沱河街道宿东社区、萧县龙城镇城西社区三个小区成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其中,沱河街道社区更是凭借“15分钟服务圈”成为居家养老新模式的优质范本。
“15分钟服务圈”,顾名思义,就是以社区养老服务站为中心,老人可以在15分钟内来到养老服务站,享受到助餐、助浴、生活照料等服务。而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工作人员也可以在15分钟内到其家中,提供助洁、修剪指甲、心理疏导等上门服务。这样的养老服务,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依托,借助专业和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团队,解决社区老年人各不相同的生活需求,通过“一帮一”“多帮一”“以老帮老”等多种方式,为诸多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触手可及的专业照护。
曾经,“一个人”“一餐饭”是困扰老年群体居家养老的大难题,让很多居家老人只能“蹲墙根、晒日头、趴床头”。如今,“送餐上门”“自助式点单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就可安享晚年。“15分钟养老服务圈”看起来是一个时间刻度,其实更是一种温情维度。它让老人既能享受居家养老的舒适和自在,又能周全呵护老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程度。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古代先贤对“大同社会”的期待,也是今人敬老爱老的目标所在。只要我们携起手来,通力合作,为养老服务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浓厚的人文关怀、多元的“智慧”元素,养老服务就会更有分量、质量、容量,老人们才能安享幸福晚年,坦然拥抱“夕阳红”。
责任编辑:张海亮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
-
2全市打击整治黑恶势力专项行动集中攻坚部署会召开 06-16
-
3扛起生态环保政治责任 确保问题整改清仓见底 06-16
-
4为民生“加码” 为幸福“加速” 为生活“加温” 06-16
-
5聚焦企业“急难愁盼”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06-10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