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评论  > 拂晓时评  > 正文

休闲农业要学会在“乡土味”上做文章

2021-11-23 09:50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 慕青

初冬时节,寻镇头寺龙顶山拾路而上,行至山顶,举目四望,但见四周层峦叠嶂,村居民舍掩映其中,麦田如绿毯一般绵延不绝,顿觉天高地远,喧闹断消。山下,地锅鸡正“咕咕”冒着香气,木瓜林里游人三五成群,农家乐里捉鸡撵鸭嬉闹正欢……“见山望水”的乡土气息、“青山绿水”的田园风光让游客在玩耍中找回了“乡味”“乡愁”,成为了周边游客的周末打卡地……

近年来,一批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宿州大地上。美丽乡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由“一时美”向“常态美”、由“环境美”向“产业美”、由“外在美”向“人文美”、由“一枝独秀”向“花开满园”转变,休闲农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逐渐描绘出了“处处是景区、家家是景点、人人能接待”的旅游画卷。

办农家乐、卖土特产,建观光体验基地,休闲农业实现了三产融合,丰富了产业业态、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农业增收。实践证明,休闲农业的蓬勃发展,打开了乡村发展新空间,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放在休闲农业上来说也一样适用。优质的休闲农业犹如一桌“大席”,不仅得荤素搭配、咸甜适宜,还得有拿手菜、招牌菜。但现实情况是,目前一些地方休闲农业的发展仅限于建几条步道、修几座凉亭、卖卖土特产、摆摆农家乐的初始阶段。“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自身特色,游客去这里和去那里一个样,买这个和买那个没啥区别。如此一来,可能招不来人也留不住人。

事实上,我市乡土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各地都有自己的“看家本事”。萧县葡萄、砀山酥梨、灵璧奇石、泗县粉丝、符离集烧鸡等一批名优特产久负盛名;皇藏峪、“孝贤闵祠”、“美丽小山口”等历史遗迹流芳古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只有找准自身定位,拿出特色、打出招牌,找准“卖点”,抓牢游客消费心理,精心打造一批休闲农业品牌景点,才能最大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畅通城乡双向循环,集聚乡村产业势能,让休闲农业成为富民强村的“金砖砖”。

可以说,休闲农业就是要在“乡土味”上做文章。缺少“乡土味”就缺少了休闲农业的最大底色。打造优质休闲农业,就是要从“留住乡情、抚慰乡愁”着手,对农耕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开发如放羊、打柴、挑水、推磨等极具“土”味的体验项目,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文创产品以及采摘观光、科普培训、康养保健等相结合的特色旅游服务项目,让游览者在休闲农业中体味到不同于城市生活的山水风光和乡野乐趣。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产品,不懂得吆喝,不会营销宣传,也只能干着急。打造优质休闲农业品牌,打开休闲农业知名度,就要学会与“互联网”牵手,提升自身互联网思维,培养、引进、邀请一批知名新媒体人才,通过拍摄美食及乡土文化短视频、直播带货等各种形式增加点击量,扩大影响力,提升美誉度,让更多人想来、愿来、能来、来了还来。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归自然是人们的一种热切期盼。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原生态的放松方式也要不断发展创新,围绕本地“乡土”资源、生态和文化做大文章,让更多山清水秀、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出现在宿州大地上。

责任编辑:张海亮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