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先生在《暴饮江湖》中写道:“一天三餐中,以早餐最值得期待。”我亦认为如此。
我的家乡宿州,地理上南北交织,口味上甜咸交织,早餐可供选择的种类很多:酥软的水煎包、白亮漏油的小笼包、微甜的豆浆、透亮咸口的豆腐脑、丝滑的鸡蛋汤……可最让人期待的还是一根油条。
上班路上有家早餐店,卖的油条很受欢迎。一对白而油亮的粗面条,被捏住两头,一抻,一抖,平放进油锅里,“滋啦”一声,迅速变大,周围汩汩冒油泡,老板拿着长长的筷子不住地上下翻转,等到“粗面条”全身呈暗焦黄色,夹起,捞起沥油,热气轻轻飘散。
我通常买一根油条,再要一碗爽滑的豆腐脑,坐在门口的矮脚长凳上享用。刚炸出来的油条,趁热咬一口,“咔嚓”一声,外酥里嫩,恰到好处,再配一口略略烫嘴的豆腐脑,满口咸香爽嫩。接下来,趁油条不烫了,赶紧掰成块,泡进豆腐脑里,待它吸饱汤汁变得膨大柔软,用筷子夹起来,细碎的豆腐花挂在其上,丝滑透亮,一口咬下去,软硬适中,滋味甚妙。
若是把油条泡进鸡蛋汤里,暄软的内部会吸饱汁儿,酥脆略软的外皮挂着满满的嫩黄色蛋丝,视觉上就能引起人的食欲,入口就更不必说了。
咸口的泡油条吃腻了,也可以换成甜口。把闪着细碎油光的油条,一头放进滚烫的豆浆里,泡软,捞出,一口咬下去,咸甜交织,再佐以小粒咸菜,口感丰富,滋味亦甚美。
时间不充裕的时候,我就买一根油条,快速跑到对面的卷馍摊子上,买卷馍。老板先在烙馍上刷一层辣椒油,再把土豆丝、青椒炒鸡蛋、炒豆干和麻辣海带丝依次夹上去,然后撒上一把花生碎,最后把油条对折放在其上,用烙馍的边缘用力卷裹起来,系好,装袋递来。
那卷馍一口咬下去,各类菜香夹着油条的酥脆和韧劲,辅以花生米的酥香,直击味蕾。多重的滋味引诱着牙齿一口又一口地咬,吃完方罢。
天津有两个出名的早点,嘎巴菜和煎饼果子,可以和油条配一配,山东和江苏都有蛋煎饼,也是要夹上一根油条才有风味。广东的早茶里也有油条的身影。油条,贯穿南北,真乃“百搭之王”。
关于油条,还有一段关于忠义的故事。《宋史》记载,秦桧迫害岳飞引起民愤,民间便有了一种条状炸制面食,称之为“油炸桧”。其实类似食物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以前。油条流传至今,我想并不是因为“油炸桧”的愤怒,而是它价廉、味美,能满足千千万万劳动者的需求。它不矫揉造作,不故作高深,却能用最朴实的姿态,唤醒每一个清晨的味觉记忆,让钢筋铁骨的城市,让奔忙的你我,保持市井的温度。
■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