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守望相助 相濡以沫
社区居民围观文化墙。
邻里互助包粽子。
融融邻里情 深深暖人心
最近一段时间,在埇桥区三里湾街道凤池社区的居民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退伍老兵汝福臻拾金不昧的故事。
说起汝福臻,凤池社区熟悉他的人都会赞不绝口。今年80岁的汝福臻当过11年的技术兵。他为人善良,不管是陌生人问路还是左邻右舍有困难,他都会热情相助,尽力帮忙。平时,他还自愿坚持14年打扫楼道,在社区“朋友圈”口碑极好。就在前些日子,汝福臻捡到钱包,立即交到社区,以便及时找到失主。大家都说,汝福臻不但热心善良,而且还是个拾金不昧高尚的人。
一天早晨,凤池社区工作人员刚刚走进社区居委会服务中心,准备开始一天的服务工作。就在这时,他们听到有人敲门问,“有人吗,我能进来吗,有急事。”社区工作人员赶紧回复,“门开着,请进来吧”。他们看到门推开了,一位大爷走了进来。这位大爷就是汝福臻。
原来,习惯早起锻炼的他一大早出门就发现地上有一个黑色钱包,打开一看,里面有2000多元现金、多张银行卡和欠条。想到失主的急切心情,老人立刻将钱包送到了社区居委会。最终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根据钱包内的医保卡进行身份认定和实物核实,很快联系到了失主。
接过失而复得的钱包,为表感谢,失主随即从钱包中抽出几张百元现金塞给汝福臻,却被他委婉拒绝了。“捡到东西就应该还回去,我虽然退休了,但是思想上不能退休,我也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作为一名老兵、一名老党员,骨子里的自律性和党性油然而生。
亲帮亲,邻帮邻,邻里情谊一家亲。邻里互助文化,让邻里之间更加舒心、放心。在凤池社区文化墙上,时刻提醒邻里对互助互爱传统美德的追求,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
如今,凤池社区“邻里守望”活动已开展起来。社区志愿者走进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家中帮助老人收拾房间、整理衣物,陪老人拉家常、谈心。志愿者们用贴心的服务和温暖的笑容,让老人感受到了邻里的关怀和社区的温暖。
“邻里集市”居民为邻居义务理发。
社区开展邻里志愿服务。
社区“邻里集市” 共沐雨露春风
这天,在埇桥区沱河街道春光社区,不少居民有说有笑,纷纷往小区广场集中。义务理发、旧衣缝补、修理电动车、磨剪子抢菜刀……在“邻里集市”上,20多位各有专长的志愿者早已开张,为社区居民提供各项便民服务。
居民朱会义在“理发铺”理了头发,对着志愿者递过来的镜子直叫好。他表示,“邻里集市”帮居民解决了一些生活上的“急难愁盼”事,既亲切又温暖,希望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
在“邻里集市”上,志愿者们还大力宣传应急救护知识,为群众现场演示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救护操作以及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正确使用方法。针对一些居民的请求,志愿者还讲解了一些应急包扎的知识和技巧。居民们看得十分认真,纷纷表示这些技能非常实用。
“线下的‘邻里集市’经常办,线上的‘邻里集市’每天都有。”沱河街道韩池孜社区居民赵磊边说边拿出手机,打开“沱河小事通”,简单地点击操作,就打开了向街道社区反映诉求的页面。赵磊说,这是沱河街道开发的微信小程序,居民足不出户就能线上反映困难和问题,很快就能收到回复并获得解决。
据介绍,小程序后台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其流转至相关负责人处,并很快组织网格员和志愿者到实地查看并及时解决问题。“‘沱河小事通’是365天的‘邻里集市’,是便民服务‘绿色通道’。”居民纷纷点赞。
同样,在宿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市文明办联合埇桥区组织开展了一场“邻里集市”志愿服务活动,吸引300余名群众参与。
来自宿州市第十五小学的10余名少先队员和社区的党员群众一起聆听了“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微党课,让更多的孩子们了解长征的故事,让群众润物细无声地接受党史文化的滋养。此外,志愿者还携带维修工具到群众家中提供上门服务,义务清理空调、修理家电。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理发,真正把温暖送到群众身边。社区居民纷纷表示,“邻里集市”活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服务内容接地气、聚人气,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越办越多、越办越好。
今年,我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多个街道社区开展“邻里集市”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征集上来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志愿者精准设计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创新活动载体,在活动现场设置了邻里健康铺、邻里造型铺、邻里知识铺、邻里新风铺、邻里幸福铺等体验专区,通过义诊、义务理发、修理小家电、修理电动车、旧衣缝补、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应急救护知识宣传、食品安全和知识产权宣传等活动,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满足他们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推动构建团结和睦的邻里关系。
社区开展“邻里守望”活动。
社区居民捡拾垃圾。
乡贤调解室 架起“连心桥”
近日,埇桥区道东街道的井先生和史先生脸上终于又重新露出了笑容。据悉,两人因为拆迁房屋的事一直奔波不停,经过社区乡贤调解室调解后,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两位当事人表示对解决方案非常满意,随即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困扰居民多时的事情就这样被解决了。
近年来,道东街道推出“乡贤调解室”,按照有威望、有品行、有学识、有善举、有热情的标准,鼓励社区中威望高、善调解、懂法律、明乡情的老党员、老干部20多名加入调解队伍,按照规范的调解程序开展调解工作,在街道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翠园、港口、东方、滨河各社区分别建立5所“乡贤调解室”。自成立以来,共调解家庭邻里纠纷10件,历史遗留问题2件,重大信访事项2件,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培训4次,最大程度发挥调解员的作用。
“如今,群众的小矛盾、小纠纷经过乡贤调解,基本就能妥善解决了,有的时候,乡贤的几句话,一些小矛盾就能得到有效化解。”社区居民孙先生说。乡贤在群众中威望高,在化解矛盾纠纷中有着独特优势。
除了建立“乡贤调解室”之外,道东街道还积极开展“和为贵·大家谈”活动,探索微小矛盾纠纷解决新模式。街道针对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劳动保障、微小企业欠薪等方面非涉法涉诉问题。以“谈”为手段、以“和”为目的,积极搭建“大家谈”平台。寻找时机组织矛盾双方坐下来,有话当面说,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多角度分析利弊,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居民代表、老党员、心理咨询师、法律工作者等专业人员把脉劝和,利用专业知识、传统文化、公序良俗、乡规民约、乡情亲情等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解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下一步,“乡贤调解室”“和为贵·大家谈”活动还将广泛发动宣传,增加志愿者人数;积极开展培训,提高服务质量,让乡贤调解促和谐,邻里和睦万事兴。文/记者 刘晓琼 实习生 钟家丽 图/记者 苏洋 摄
【采访札记】
让“邻里和睦”成为新常态
“千金买宅,万金买邻”“邻里好,赛金宝”“远亲不如近邻”……这些脍炙人口的俗语描绘了邻居的重要。然而,许多地方高楼林立,冰冷的铁门锁住了城市人的心灵,隔断了毗邻而居的欢乐,邻居之间变成了近在咫尺、相隔天涯的陌生人。
其实,邻里和睦是广大居民都关心、企盼的一件事。邻里和睦,见面客客气气,有事相互帮忙,就能融洽相处、亲如一家,给人带来方便和快乐。相反,邻里感情冷淡、关系紧张,就会影响心情,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利。而邻里之间如果因为各种各样的小事导致争吵甚至矛盾激化,这不仅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更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
生活中,很多人也想和邻居搞好关系,但往往觉得难为情,同时也缺乏沟通的渠道。因此,在宿州,社区居委会等社会组织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邻里间的熟悉与了解。一是举办各类文化娱乐活动,让不同领域、各个层次的人们都能参与进来,让居民在活动中增加接触,打破邻里之间的冷漠。二是开展邻里交流活动,以真诚的态度,把不同居民的想法如实地在活动中体现并沟通交流,相互理解。三是组织一批社区居民志愿者,为有需求的住户修理水电设施,沟通邻里关系,传递人间真情。精心策划的各项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有特色、接地气。设立这样一个吸引居民从家里走出来到社区互助起来,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有利于增进大家对社区、对宿州的归属感,增强市民整体文明素质,营造和谐有序的社区生活氛围,推进社区文明和美好家园建设,这些都值得点赞期待。
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只有让邻里关系不断焕发生机,社区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邻里友好相处,有利于化解矛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群防群治。从今天开始,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主动给同住一幢楼、一个社区的邻居一个微笑、一声招呼、一句问候,积极与邻居相识、相知、相助,传递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打造和睦友爱邻里新风尚。
刘晓琼
责任编辑:张海亮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第八期宿州市企业家沙龙下午茶活动举行 03-28
-
2宿州市根治欠薪专项行动追发工资1.4亿余元 03-28
-
3关于清明节期间暂停部分祭扫业务的通告 03-27
-
4
-
5郑宏来宿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 03-28
-
6王启荣在市交旅集团调研 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