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线调解法” 巧织乡村和谐网
邻里建房纠纷、土地边界争议……面对基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埇桥区苗庵镇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创新运用“一线调解法”,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萌芽。近日,记者实地探访基层干部如何用真心、公心、耐心织密乡村和谐网。
在苗庵镇李圩村党群服务中心,该村党总支书记赵坤正与网格员复盘一起建房纠纷的调解案例。“军人作风就是认准一个‘公’字!”赵坤是一名退役军人,谈起之前成功化解的一起建房纠纷,他语气坚定。
2024年,李圩村刘瓦房组两户村民因建房占地引发冲突,一方指责对方“越界”,另一方则坚称“按老规矩办事”。赵坤迅速组织网格员、老党员及宗族长辈成立调解小组,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深入摸排矛盾症结。在调解过程中,他既指出涉事方因风水迷信产生的认知偏差,又以“六尺巷”典故唤醒村民互让美德,最终促成双方各退一步,达成和解。
基层调解中,既要讲法律政策,也要破思想疙瘩。“坚持公心处事,把事情说透,把道理讲清,引导当事人秉承常理看问题,辨明是非,破除封建思想牢笼,清除心理障碍,主动纠错纠偏,最终成功化解这起邻里建房纠纷。”赵坤说,“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守护乡邻。作为村党总支书记,又是一名退役军人,在处理村民矛盾纠纷中要始终保持优良的军人作风,以公平公正守护乡邻,助力村庄和谐稳定。”赵坤表示。
在相隔不远的苗庵镇曹集村党群服务中心,该村党总支书记倪士华正组织村两委成员召开矛盾调解复盘会,梳理近期土地纠纷调解案例。会后,他带领网格员走访村民。
在基层,由于耕地集中,因田埂划分、沟渠占用引发的矛盾频发。对此,倪士华带领村两委成员总结出“听、拉、找、访”四步工作法:真倾听、拉家常、找帮助、重回访 。
“这是我们总结出的土方法、笨办法,但也是实在的办法。”倪士华说,“我们最注重的是‘重回访’,调解完一周左右进行回访,带着网格员一起再和村民深入交谈一次,给他们说说假如不冷静地处理,会出现什么样的严重后果。这样有利于化解他们心中的疙瘩,对周边的群众也是一种教育。”
村民曹公团告诉记者,现在村民都非常信任村党总支书记,很多矛盾都不出村就能解决。
今年以来,苗庵镇办理14件上级转交案件,结案率100%;排查各类矛盾纠纷62起,化解率为96.7%,剩余两件正在调解中。
苗庵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黄冠中表示,将继续整合基层的资源和力量,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强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作用。同时,围绕矛盾纠纷调处的“综合性”,构建多方联动工作体系,最大程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乡村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 王硕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召开 05-26
-
2
-
31—4月份宿州市进出口总值增速居全省第一 05-22
-
4宿州市700余万亩小麦即将开镰收割 05-22
-
5杨军主持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 05-21
-
6“小切口”凝聚“大合力” 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