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信用村”治理新模式 推进“文明之花”落地生根
漫步在埇桥区永镇镇关湖村的知音大道上,仲冬的暖阳透过稀疏的叶片洒下斑驳光影,农家小屋错落有致,小桥、流水、喷泉、亭台别有情趣,村庄内鸟鸣声声、和风阵阵,一幅美丽多姿的田园风光画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
“我们镇被评为第五届宿州市埇桥区文明镇,我们村也是第五届宿州市埇桥区文明村,只要来到这儿转一圈,你一定会爱上这里!”在法治广场上锻炼的陈大爷热情介绍,昔日的关湖村道路泥泞、杂草丛生,短短几年时间,关湖村的村容村貌和乡风民风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切离不开“信用村”建设。
“为了切实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评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我们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治理模式,通过文明评议、积分奖励的形式,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共同抵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永镇镇党委组织委员金星对记者说,镇里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于信用村建设工作全过程,成立由各村党组织书记及包村乡镇班子成员共同组成的工作专班,纪检、组织、民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监督组,“五老乡贤”和其他优秀党员干部担任评议员、监督员,围绕村民孝老敬亲、诚信守法、热心公益、移风易俗、遵守村规民约等方面,逐人逐户评出“信用分”,确保评议公平公正。“我们主动开发受群众欢迎的奖励机制,在交通、教育、餐饮、文化旅游、购物等方面设置‘信用打折’优惠,并把信用评定结果纳入参军入伍、入党入团人选预审的参考条件,在镇上形成户户争当信用户的良好氛围。”
此外,为充分发挥AAA信用户、党员户的示范作用,该镇还深挖群众身边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等典型案例,评选“美丽庭院”“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10余户,用身边的鲜活事例带动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弘扬新风。
下一步,该镇将继续以信用村建设为重要抓手,紧密结合群众诉求,多向发力办好更多民生实事,拉长惠民清单,深化引领成效,认真落实移风易俗各项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打造高等级的农村信用生态环境,有效推进“文明之花”落地生根。■ 记者 钱景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
-
2市政府征求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意见建议 12-19
-
3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议 12-18
-
4宿州市新增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12-18
-
5以创新实干为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2-16
-
6“三省井”,何以润三省?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