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油鳝丝
我生于长江之畔,说起小时候那些令人魂牵梦绕的难忘味道,一碗热气腾腾的响油鳝丝,便是舌尖上最温柔的乡愁。
毗邻长江,河网密布,每逢夜晚,黄鳝便会从洞穴中出来觅食,这是捕捞的最佳时机。选择水草密集的地方,把黄鳝笼子下到水边,然后用铁锹铲上几块泥土盖在上面。凌晨,薄雾轻绕水面,气温较低,黄鳝会选择靠近温暖水源的地方活动,而放置在水边的黄鳝笼恰恰成了它们的“港湾”。捕黄鳝的笼子呈“L”形,笼子内放置有两个羽毛球形状的闸口,一旦黄鳝钻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这些鲜活的黄鳝,便是制作鳝丝不可或缺的食材,它们承载着季节的馈赠,也寄托了家乡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
鳝鱼生得皮娇肉嫩,去骨这个活儿,最考验的是手头的力道,少一分取不下骨头,多一分又容易把皮肉弄烂。妈妈的手艺,传承了几代人的智慧与温情。她将黄鳝细细剖开,去骨切丝,每一刀都精准而细腻,仿佛是在雕琢一件艺术品。
热锅冷油,葱姜爆香后捞出;鳝丝沥干水分,下锅炒散,随后放入茭白丝,翻炒均匀;倒入料酒去腥,老抽上色,适量生抽、糖、盐调味,加一点高汤略煮片刻,放少量的水淀粉勾个薄芡。鳝丝在锅中翻滚跳跃,吸收着各种调料的精华,肉质紧实;最后撒上白胡椒粉和葱花,浇上一勺滚烫的菜油,“滋啦啦”一阵油爆声,香飘满屋。
这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响油鳝丝,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我精神的慰藉。我尝了一口,那细腻滑嫩的口感,与酱料的醇厚完美融合,仿佛能瞬间唤醒所有关于老家的记忆。
那一刻,近不惑之年的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江边嬉戏,听渔舟唱晚,看夕阳映红了天……
生于斯,长于斯,食于斯,长江边的独特地理与深厚文化赋予了响油鳝丝非凡的意义。它超越了菜肴的范畴,成为情感的寄托、文化的传承,是无论身处何方都无法割舍的家乡味道。
■陆丹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议 12-18
-
2宿州市新增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12-18
-
3以创新实干为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2-16
-
4“三省井”,何以润三省? 12-02
-
5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本月底全部完成 11-28
-
61—10月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9.7%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