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文脉绵延润宿州

——宿州市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综述
2023-06-29 09:32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谢文东

在宿州大地,文化之“文”,一点、一横、一撇、一捺,每一笔都渗透其中。

听!这是文化律动的昂扬之声:宿州厚重的文化积淀、深厚的红色基因与当代人文精神相互交融,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心灵。

听!这是文化潮涌的澎湃之声: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纵深推进,传统文化与新兴业态碰撞出绚丽火花,文明创建成果丰硕,文化供给持续优化,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宿州巨大的文化潜力得到释放。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多年来,宿州把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持续以文塑形、以文润心,以文兴业、以文惠民,不断将文化优势转化为新时代的发展优势,文化强市建设迈出更坚实步伐。

宿州美术馆外景。 孙益福 余奕靖 摄

强底色——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党的政策暖人心,致富别忘报党恩。小康路上手牵手,坚定信念跟党走……”日前,在泗县黄圩镇文化广场,文艺志愿者梁贤地用快板的形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老梁的语速时缓时急,快板声抑扬顿挫,让人听得入迷。

以百姓视角、用群众语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信仰的旗帜,高高飘扬。我市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引领全市上下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抓牢“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率先垂范,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示范带动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开展学习,及时跟进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既在深入、深化上做文章,又在力度、广度上下功夫。组建劳模宣讲团、巾帼宣讲团、青年宣讲团、“五老”宣讲团等深入基层开展常态化宣讲。面向农村地区,建好用好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为广大群众送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同期声。

全市党员干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蔚然成风。

红色的基因,传承发扬。从孕育遍染皖北大地的革命火种,到成为淮海战役主战场之一,英雄的宿州儿女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盛夏时节,万木葱茏。在萧县蔡洼淮海战役红色旅游景区内,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景区用足用活红色资源,依托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实物展示,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红色文化是最鲜活、最珍贵的历史教材。我市充分发挥蔡洼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旧址、彭雪枫将军纪念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拂晓报》报史馆等红色资源优势,加大保护传承,创新呈现形式,擦亮红色地标,推动红色资源热起来、红色人物亮起来、红色基因传下来。

精神的力量,深远持久。我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擦亮道德品牌,放大好人效应,在全社会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构筑崇德向善道德高地。

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遍布各行各业,“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蔚然成风,礼让斑马线、光盘行动等文明习惯深入人心……向善之美、诚信之美、奉献之美和担当之美在宿州不断绽放。

增亮色——以文化传承创新厚植沃土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000多年前,有感于宿州汴水之畔的勃勃生机,诗人白居易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悠悠历史长河,孕育出宿州灿烂的文化。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书法之乡、文学之乡、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泗州戏之乡等诸多殊荣让宿州誉满天下。时光流转,文物中的宿州、遗迹中的宿州、创意中的宿州,正全方位展现历史与现实交汇、现实为未来注解的文化魅力。

6月7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如约而至。展会期间,宿州展厅人气火爆,迎来一拨又一拨客人。非遗匠造、数字文化、精品文创、文旅推介……古老与时尚,交互与体验,呈现了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宿州,也展示了朝气蓬勃与时俱进的宿州,令观展者赞叹不已。

本届文博会,我市有多家文化企业和单位参展,其中不乏泗县药物布鞋、磬石雕、萧县书画、梅花篆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借文博会平台,参会企业在寻求商机、共谋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市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添砖加瓦。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我市持续深入研究、阐释和发掘宿州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非遗文化,灼灼其华。

加强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文化遗址保护,以运河为线、遗产为珠,串珠成链,铺开一张“活化”的文化地图。举办博物馆奇妙夜、灵璧鸬鹚捕鱼民俗文化节、泗县曲艺大赛等,让非遗文化品牌光彩夺目;设计开发多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其中“寻味宿州”非遗之旅入选“安徽非遗主题旅游十大精品线路”;承办大运河非遗美食展、全省传统戏剧展演、风情淮河非遗展演展销等重大活动,“诗与远方”双向奔赴,优质文旅资源双向转化。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省级30项;现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7人、省级48人。建立了覆盖国家、省、市、县(区)四级的非遗名录体系,各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数均位居全省前列。

创新生态,激发活力。

不少影迷看过周星驰导演的《新喜剧之王》,可很少有人知道,影片的特效主要来自宿州的云渲染基地。该基地云渲染机房的计算能力超过“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数字化改革正成为宿州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数字+内容”创新转码方式,关联文化旅游、文物、新闻出版,萃取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重要元素、标识和符号;“数字+传播”拓宽传播平台,电影、广播电视等领域力争在IP化方面取得新突破;“数字+产业”转型升级文创产业链,全市已落户各类手游、网游企业近100家。

添暖色——让文化体制改革助推发展

汴水之畔,一幅诗意盎然的“水墨画”徐徐铺展——这是去年9月建成开放的宿州美术馆。作为我省首家成建制市级美术馆,宿州美术馆融入了园林造型、山水画、书卷折页等多种元素,成为我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距宿州美术馆不远处,一条贯穿南北的生态旅游廊道——符离大道,把沿线皇藏峪、五柳、西山花海等风景名胜“串珠成链”。漫游其中,宛如穿越千年时光,领略到宿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扬风帆,踏浪行。文化体制改革释放出的文化生产力,正催生出宿州文化发展的“满园春色”。

一组组数字,彰显不可忽视的文化软实力。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长14.3%,增长目标完成率居全省第1位;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6.8%,增速居全省第3位;省亿元以上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增长34.8%,增速居全省第5位。在省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考核居全省第2位。

科技的澎湃浪潮,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我市深挖杭州阿里、网易等已落地企业生态链,用好存量、盘活增量,做好游戏、音乐等领域文化产业承接,持续跟进梦想小镇、未来科技城等项目对接,市高新区阿尔法数字科技产业园获评集聚类安徽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我市坚持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加快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

阅读成“悦读”,书香成风尚。我市依托街道社区、文化企业等,建设30处城市阅读空间,打造“15分钟阅读圈”,“家门口”的图书馆既有高颜值又有高品质。加快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和数字景区改造,通过互联网重建公共场馆与群众的具体关联,让城市更有人文范、书香味、烟火气。

文化惠民温暖人心。目前,全市120个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对外免费开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从市到村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日臻完善。农民春晚、“送戏进万村”“戏曲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也是时代变迁的画像。几年来,我市新创剧目57部,10部作品入选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项目,3部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坠子戏《爱在梨花湾》、泗州戏《万家灯火》、淮北花鼓戏《守望者》等一批精品力作,逐渐形成了具有宿州风格、宿州气派、宿州特色的文化精品生产高地。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脉和灵魂。宿州正踏着建设文化强市的铿锵步伐,不断创造更多的惊喜,留给世人更美的期待。 记者 谢文东

责任编辑:丁曼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