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式种植 增产又增收
安徽日报记者 何雪峰
日前,记者来到萧县杨楼镇新廷社区的连片麦地,只见节水灌溉设施旋转喷灌,几名农民正进行田间管理。
“这块地签了订单,不用担心收益。”农民侯长运说。
当地4000亩连片麦地是由村党组织领办的新康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与中农发集团签有订单。中农发集团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供种,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
“2020年秋种前,我们签下了1500亩订单,次年午季比往年增收60万元。2021年秋种前,我们将订单亩数翻了一番,收入也翻了一番。”新廷社区党总支书记、合作社负责人刘汉生告诉记者,2022年秋种前,合作社签下4000亩订单,今年6月初即将收获。
“开展订单种植以后,央企提供全程保姆式技术服务。”侯长运说,村民以前种地全凭老经验,有了农业专家手把手指导,播多少种、打多少药、啥时浇水、啥时施肥,每个环节都做到科学种植。
“虽然前期遇到灾害性天气,但由于管理到位,小麦长势很好。”侯长运说。
“良种在手,丰产不愁。”种粮大户马会敏正在麦田里查看小麦生长情况和土壤墒情。看到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订单地块收成很好,他和另外两名种粮大户主动参与订单种植。他告诉记者,过去在市场上买种,心里没底。签了订单后,由央企直接供应良种,产量和品质有了保证。去年午季,订单种植地块平均单产达685公斤,增产超过15%。
“前些年由于农资价格上涨,种粮收益有限,大户们的积极性受影响。订单农业把大家的积极性又调动了起来。”马会敏对记者说。如今,签农业订单的大户已增加到6户,签约面积4000亩,全村的土地流转价格也水涨船高,村里的许多农户都乐意将地“租”给大户搞订单农业,并在订单地块从事劳务工作。
宽阔的道路,崭新的楼房,配套齐全的广场、超市、幼儿园……漫步新廷社区,如同走进一个繁华集镇,而几年前,这里曾是盐碱遍地的“穷窝窝”。
“开展订单农业后,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刘汉生对记者说。
《安徽日报》5月12日8版
责任编辑:丁曼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
-
2前10月宿州市进出口总值55.6亿元 11-21
-
3宿州市第七届运动会将于11月18日开幕 11-17
-
4全国首部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地方性法规出台 11-17
-
51-10月宿州市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持续增加 11-16
-
6记者节,致敬时代的记录者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