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深度报道  > 正文

破晓的号角 永远的良友

— 写在《拂晓报》报史馆开馆之际
2023-04-05 10:01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这里点燃“红色的火种”——1938年9月29日,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的一家农舍中,第一份纸墨凝香的《拂晓报》诞生。

这是属于“党报的荣光”——2023年4月6日,《拂晓报》报史馆将正式开馆。这座红色报史馆,浓缩了《拂晓报》近85年的峥嵘岁月,记录了她的风雨历程。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近八十五载,17443期报纸。《拂晓报》的一曲壮歌,从中原大地唱遍世界各地,从“以纸传火”到“融媒传播”。近八十五载,《拂晓报》初心不变,壮志未改,奋发有为,在新时代昂首阔步勇向前……

战火中走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历史既是时间的,也是空间的。

步入《拂晓报》报史馆,一张张泛黄的报纸、一件件珍藏的实物、一个个复原的场景,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鲜活的教材。报史馆分为序厅、初心厅、发展厅、辉煌厅4个展厅,8个篇章,全景式展现了彭雪枫将军和一代代拂晓报人,用心血和汗水乃至流血牺牲换来的辉煌成就、凝结的拂晓精神。

这是一座镌刻红色报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历史丰碑。在这里,能够重温《拂晓报》在铅与火淬炼、铁与血洗礼中的红色足迹,追忆历史瞬间,感受沧桑巨变。

1938年秋,抗日烽火遍燃中原大地,中共中央决定由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挺进豫东,创建抗日根据地。同年9月29日,游击支队誓师东征,就在那天,《拂晓报》诞生了。

彭雪枫亲自题写报名,并撰写了《拂晓报——我们的良友》发刊词:“‘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进取、迈进、有为,胜利到来的意思。军人们在拂晓要出发,要进攻敌人了。志士们在拂晓要奋起,要闻鸡起舞了。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

重读当年的发刊词,剑气箫心可感,精神风骨永传。

上世纪60年代末,印刷厂工人在排字车间拣字。

《拂晓报》创办之初,由于敌人的疯狂扫荡、封锁,各种物资奇缺,两支铁笔、两块钢板、两盒油墨、一把油刷、一块木板和半筒“高乐牌”蜡纸,便是全部家当。同志们身背大包,带着设备,随军转战在黄淮平原上。在穿越封锁线时,常常会夜行百里。只要一宿营,同志们便不顾劳累,认真仔细地做着编辑出版工作。

战火纷飞中,《拂晓报》不断传递出胜利的希望。从誓师东征、挺进豫东敌后,到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到3个月反顽斗争,再到粉碎日顽的33天“扫荡”进攻,再到回师收复豫皖苏边区……伴随着抗战烽火,坚持出版、不断改进,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主张,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士气和革命热情。1939年12月,《拂晓报》第100期纪念专刊上,刊发了毛泽东亲笔题词:“坚持游击战争。”

上世纪80年代报社使用的印刷机。

“拂晓离不开我们,我们离不开拂晓。”《拂晓报》坚持开门办报,尊重新闻规律,讲真话、说实话,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与群众同甘共苦,让群众和战士唱主角,赢得了淮北抗日根据地军民的信任和拥护。群众也把这份报纸当作良友,一起行军,一起战斗,十分珍视和爱护。她因此被誉为“人民的喉舌”“战斗的武器”“叫破五更的报晓鸡”。

当时,一位重庆读者给《拂晓报》编辑庄方来信说:“《拂晓报》简直像天外来鸿,读了报道,感动得热泪滚滚。”

革命年代,通过宋庆龄创办的保卫中国同盟等组织,《拂晓报》作为敌后创办的优秀油印抗战报纸,被寄送到纽约、巴黎、伦敦等地展览,赢得广泛的国际赞誉。

没有人会想到,那是在铁蹄蹂躏下的中国,一群战士一手拿枪一手拿笔,在日寇扫荡的芦苇荡和“蒙船”上,借助简单的钢板、铁笔、蜡纸和石版,靠着热血和信念,出版了一期又一期《拂晓报》。

上世纪90年代报社使用的印刷机。

“战争年代,报社先后有15名烈士血洒疆场,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拂晓报社党组书记、社长武华峰说,一代又一代《拂晓报》人,凭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信念,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这些是我们这代《拂晓报》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时刻激励着我们接续前辈的事业,奋勇前进。”

现代化印刷设备。

责任编辑:丁曼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