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织密兜牢社会救助保障网
拂晓新闻网--拂晓报讯 日前,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建立完善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截至2022年12月,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5.7万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约13.3亿元;保障城乡特困供养人员2.8万人,累计发放特困供养金约2.3亿元;发起临时救助2817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补助金约1129.08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提升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巩固拓展兜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低保渐退”政策,对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给予一定期限的救助渐退期,确保过渡期内社会救助兜底政策的稳定性。集中整治“脱保”“漏保”、保障不及时等社会救助政策落实不到位问题,以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因病因灾因疫情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为重点,全面开展摸排核查,及时落实救助政策,坚决避免因“脱保”“漏保”等造成规模性返贫。去年7月起,全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提高到707元/人·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提高到690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财政补贴标准提高到687元/人·月,城市特困人员财政补贴标准提高到890元/人·月,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重点举措》,部署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工作计划。为实现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社会救助目标,搭建宿州市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各类救助数据汇聚。推广应用“宿州市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微信小程序,全市困难群众通过手机即可申请低保、特困和临时救助。拓宽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渠道,及时发现困难群众并实施救助。出台《宿州市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暂行办法》《宿州市困难群众居住地申办社会救助实施办法》《关于建立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综合施策托底救助机制的通知》等,让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救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拓展社会救助服务内涵,推进“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完善购买特困人员住院护理险等社会救助事务性、服务性工作。
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户及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开展摸底排查,通过自主申报、入户走访、热线反映、数据比对等方式,广泛动员基层干部、村级组织、社会救助协理员、社会工作者等,进村入户,把低收入人口全部找出来,纳入监测范围。组织建设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立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及时分析并筛查出有潜在风险的对象,并作出研判提示,逐步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信息汇聚、监测预警、精准救助。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为民服务”走深走实。按照“依法合规、权责统一、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的要求,将原来由县区民政局承担的社会救助事项审批权限全部委托下放到乡镇(街道),明确主体责任,优化救助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提高救助效率,为困难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更高效、更规范的服务。自去年4月15日起,具有本市户籍,长期不在户籍地县(区)居住,在非户籍地县(区)居住一年以上并持有当地居住证的城乡困难群众,可根据困难情形,向居住地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办理社会救助。 (记者 刘晓琼)
责任编辑:丁曼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王启荣出席1月份“企业家接待日”活动 01-09
-
2杨军调研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01-05
-
3市政府召开第25次常务会议 01-05
-
4宿州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完成100% 01-05
-
52023年一季度全省投资和重点项目工作推进会召开 01-04
-
6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引发宿州市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