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凝“新”聚力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让我们这些流动党员回到组织的怀抱,真是太有心了!”11月12日,在泗县从事外卖送餐工作的党员高明明通过流动党员“归队码”顺利找到了组织。今年以来,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联系难、管理难、组织难等问题,泗县从“微”处入手、以“新”字着力,积极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教育管理“三微”模式,通过搭建微平台、开设微课堂、提供微服务,切实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针对性,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注入新动能。
搭建“微”平台,开启回归组织“新”渠道
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因体量大、分布广、流动性强,部分党员长期处于“游离”状态。为进一步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和服务工作,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真正做到“流动不流失,离家不离党”,泗县推出“归队码”,结合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双找”活动,在泗县先锋网、泗州先锋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出“回家”信,引导“隐形”党员主动“亮身份”,切实增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流动党员只要扫一扫“归队码”,就能在线登记姓名、联系方式、党组织关系所在地、工作企业、工作区域等信息,一键提交,“码”上回家。目前,已有15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的“口袋”党员、“隐形”党员顺利找到组织。
针对已扫码登记的党员,注重做好跟踪管理服务,避免“一扫了之”。实行“1+1”结对联系,为每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安排1名挂钩联系人,定期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务工就业情况,并协助转接党员组织关系。引导企业、小区党支部将流动党员与在册党员实行同教育、同管理、同关怀,让其就近就便、正常参加组织生活。
开设“微”课堂,建立学习教育“新”阵地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接单间隙,打开微信就能随时上‘微党课’,还可以线上参加组织生活,感觉和组织的关系更紧密了!”在泗县从事货运物流工作的党员李军乐呵呵地说。
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工作强度高、空闲时间少、难以参加线下组织生活的实际情况,泗县积极将党员教育从线下向线上拓展,借助泗州先锋网、泗州先锋微信公众号、微信交流群等载体,定期推送学习资料,引导党员线上学习,打造随时学、随处学的“微”课堂。今年以来,通过“微”课堂,党员参与各类学习培训达30万余次,流动党员培训800余人次。
突出“微”服务,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11月12日下午1时许,“快递小哥”李峰在派单间隙走进位于泗州第一街的“泗州红旗驿站”,给自己倒杯水,顺便给手机充个电。
结合新就业群体分布情况,泗县依托社区、小区党支部阵地、商圈楼宇、银行药店经营网点等建设35个“泗州红旗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歇脚、饮水、阅览、充电等10余项“微服务”,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暖“新”之举。同时,通过驿站定期收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诉求建议。截至目前,“泗州红旗驿站”已服务群众3600余人次,解决新就业群体反映问题诉求87件。
诉求的解决带来了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渴望为社会出一份力。泗县充分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熟悉楼宇社区的优势,鼓励推动他们加入城市建设,引导参与疫情防控、平安宣传、文明创建等志愿活动,进一步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在泗县6·26疫情发生期间,以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为代表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积极响应号召,全力做好物资运输、餐饮配送、出行保障等服务工作。泗县申通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积极承接主城区3个街道及泗城镇核酸样本转运任务,共调配运输车辆21辆,累计转运584次。泗县“美团外卖”聚焦民众生活物资保障,成立4支“外卖小哥抗疫志愿队”,179名外卖小哥积极参与,累计运送生活物资10万余次。
“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的流动党员,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构成特点,充分发挥广大流动党员在各自领域的特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联络服务工作和服务大局互促双赢。”泗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马远征 通讯员 巩阿嫚
责任编辑:丁曼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细“微”之处凝“新”聚力 11-15
-
2市区疫情应急处置指挥部会商会召开 11-12
-
3国务院安委会综合督导检查“回头看”反馈会举行 11-12
-
4全市国企改革工作推进会召开 11-12
-
5省委宣讲团来宿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11-11
-
6六届市委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