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四好农村路” 踏上增收致富途
乡村振兴,产业支撑,道路先行。近年来,埇桥区积极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用心用情用力铺就“四好农村路”,不仅优化了村民的出行方式,产业运输能力也得到加强。目前,全区农村公路保有量达6000余公里,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实现与国省干线公路及城市道路有效对接互通的良好格局。2021年,埇桥区荣获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
扎实“建好” 发挥先行作用
工人摊石子、支模板,轧路机轧平路面……日前,记者走进埇桥区大营镇镇西村,一条东西走向的水泥路已经初显。
“盼望已久的水泥路终于要修好了!”家住道路北侧的陶四祥高兴地说,原来的土路变了样,大家伙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正在施工的道路让群众看到希望,铺好的道路给百姓带来实惠,成为乡村发展的产业通道。
近年来,埇桥区大营镇积极发展产业,努力打造果蔬小镇,果蔬种植成为当地的一张特色名片。永大路的建成给沿路发展产业的种植户提供了极大便利。埇桥区大营镇道锋种植家庭农场临路而设,种植葡萄近10年。“以前路没修的时候,车辆进出不便,农产品的销售深受影响。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你看现在路好了,客商直接来车到地头拉货,我们的葡萄销售也不愁了,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10多亩扩展到目前的50多亩。”谈起如今平坦的永大路,该农场负责人王道芹向记者介绍。
为补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更好地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四五”以来,埇桥区投资约2.7亿元,完成1098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实现全区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上沥青(水泥)路。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农村群众铺筑了致富道路,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努力“管好”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按照“权责明确、分级管理、管养有效、奖惩有力”的原则,埇桥区制定出台了《埇桥区农村公路路长制推行工程实施方案》,大力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全面构建“区、乡、村”三级路长体系,确保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全覆盖。为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建设,结合扶贫开发公益岗,选招289名乡村道路专管员,成立乡村道路专管员队伍,对乡村道路进行日常巡查,及时排查道路交通安全和病害隐患,加强路域环境治理,维护路产路权。
聚焦“护好” 提高服务质量水平
三分建设,七分养护。为破解“管养弱”的问题,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最大化延长农村公路使用寿命,埇桥区政府将农村公路养护推向市场化运作,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列入区级财政预算,通过公开招标专业养护公司对农村公路进行养护。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服务项目共分为五个标段,已于2019年3月签订合同并进场施工,区财政每年投入3360万元资金予以保障。
为确保养护成效,按照“四好农村路”考核细则要求,区农村公路养护中心、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村委会管护组共同对中标的专业养护公司,采取日常随机考核和月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管。目前,全区6000余公里农村公路得到有效管护,服务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群众出行条件持续改善。
突出“运营好” 加快城乡服务一体化
建好“四好农村路”是基础,管好、护好是保障,运营好是目的。在客运方面,埇桥区积极整合客运市场,完善客运班线规划,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截至8月底,已整合现有车辆100辆,开通城区至乡镇12条公交线路,达到建制村通车率100%要求。为促进宿马园区与周边乡镇经济交流,另行开通宿州高铁站至各乡镇7条公交线路,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在物流方面,建立“区、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村物流现代化。目前,埇桥区在农村设立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点)286个,全区24个镇的中心村实现站点设置全覆盖,农村物流直达到村。记者 欧雪
责任编辑:王亚东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宿州制造”释放高质量发展势能 09-20
-
2我市召开优化营商环境暨稳经济促发展电视电话会议 09-14
-
3宿州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09-14
-
4宿州好人,点亮城市文明之光 09-13
-
5宿州市公安机关“百日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09-13
-
6秋月梨熟挂枝头 采摘忙碌迎丰收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