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3900087   广告热线:3900838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拂晓新闻网  > 汴水流韵  > 正文

(网络中国节·元宵)诗意元宵

2022-02-14 10:05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作者:

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中国人的年,不仅是一个春天里的节日,也是一次亲情的欢聚,是一场美食的盛宴。中国人的年是欢乐祥和的年,中国人的年是团圆喜庆的年。一句遥远的祝福,却是那么温暖;一声久违的问候,依然那么熟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辞旧迎新,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在守候与期盼中姗姗到来。

中国人的年是从一碗五味的腊八粥开始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拉开了过年的序幕,“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年是旧一年的结束,年是新一年的开始。最美的酒,已经备好,等待斟满欢乐的酒杯;最好的饭菜,摆上桌子,等待一年一度的团圆;最绚烂的烟火,等待燃放,绽放出红红火火的一年又一年。

中国人的年,却是从一碗简单而复杂的元宵结束的。“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团团转,初四吃米饭,初五的饺子要素馅,初六初七需吃鸡,初八初九牛羊肉,初十吃顿棒子粥,十一吃鱼,十二吃鸭,十三没错吃对虾,十四大碗打卤面,十五家家闹元宵,打春要吃春卷炒鸡蛋。”在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美景良辰,人们走出家门赏月观灯闹元宵,将欢乐喜庆推向高潮。

元宵节始于汉,兴于隋唐宋。2000多年绵延至今,这是一条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之河,从未中断。而当民间习俗与中国最美的文字相遇,必然碰撞出灿烂的文化火花。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定格住一幅幅动感绚丽的中华传统节日风俗画面,给世界呈现了一个中国式的充满诗意的浪漫节日。

即便是暴君隋炀帝,上元之夜也是温情脉脉,作《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是他第一次将灯作为元宵节的主角写进诗句。唐明皇李隆基可是大忙人,案牍之余抬头明月低头华灯,也写下《御制勤政楼下观灯》:“明月重城里,华灯九陌中。开门纳和气,步辇逐微风。”有学者统计,唐朝写元宵诗的总共有66首,宋代写元宵词的差不多有297首。清代就更多了。在元宵诗词的创作上,乾隆可谓一骑绝尘,他为元宵节一共作了176首诗。

出人意外的是,写吃元宵的却很少见。清代浙江诗人符曾在《上元竹枝词》中写道:“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这可能与吃元宵习俗晚于元宵节兴起有关,据考证,元宵节吃元宵在宋朝才有。且南北名称有异,做法也不同,南方称之为汤圆,北方称之为元宵。

在名家的诗词里,元宵节更是精彩纷呈。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极其简练的语言,写出热闹的景象之下,心怀情愫之人的哀愁。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更是一首绝世经典:“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说到宿州的诗意元宵,不能不提苏轼。这位历史上的文化巨人,虽然没在宿州做过官,却与宿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他29岁第一次来宿州,到59岁被贬南粤时再来,三十年间他先后约十次来往滞留于宿州,不仅在宿州留下众多足迹,而且还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瑰宝。他一生四个时期写四首“元宵节”诗词,而以《南乡子·宿州上元》最为宿州人喜欢。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四月,苏轼移任汝州知州。他与家人乘船沿长江而下,然后转入运河和淮河,于十二月下旬来到泗州。次年正月初十左右,苏轼来到宿州。时值上元节(正月十五),在亲友陪伴下的苏轼诗兴大发,挥毫写下了《南乡子·宿州上元》一词:“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这首小令,可见当时宿州之繁华景象。也许对他而言,宿州只是他一生中惊鸿之一瞥。但就在这只鳞片爪之间,却给古老宿州留下最美赞誉。

感谢苏轼,感谢一代又一代的先辈,在美好的元宵节,写下了那么多的诗词,用智慧给我们留下来一个盛大的节日,用文字给我们再现了不同时代的元宵节的盛况!

在这个自带浪漫气质、漫天花火弥散夜之后,这个浩大的春天的节日也将正式落下帷幕。明天,我们都将站在属于自己的地方。但愿一碗甜甜的元宵、一夜灿烂的灯火,时时温暖你的世界;但愿我们余生都是甜,走过的每一个日子都充满诗意,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徐升鸿

责任编辑:张海亮

扫一扫,关注拂晓报公众号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