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近年来,侯口村坚持党建引领,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了从“发展滞后”到“先进示范”的蝶变跃升。请看——

侯口之路

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 2022-09-23 16:44

村干部谈发展

侯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法松:做强特色产业 建设美丽侯口

记者:侯口村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势和具体做法有哪些?

王法松:侯口村位于砀山县唐寨镇最东部,是砀山县的东大门,距离梨树王景区主入口约五公里,310国道穿村而过,直达江苏徐州,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这里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有4000余亩优质早熟梨园和5处辣椒制种示范基地,产业发展优势显著。近年来,我们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紧盯“两强一增”目标,围绕早熟梨和辣椒制种两大特色产业,探索“资源开发、项目扶持、服务创收、企业带动、抱团发展”五种模式,搭建“基础设施、就业创业、种植销售”三大平台,打造出“三园两基地一中心”,即润德农业科技示范园、强英鸭业养殖示范园、农民工创业示范园、早熟梨种植基地、食用菌栽培基地、辣椒制种中心,推动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14万元,近三年年均增幅超50%。

记者: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如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王法松:一是增加经营性收入。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户以土地、资金等入股,获取分红收入。二是增加工资性收入。依托“三园两基地一中心”,吸纳村民就近务工就业,增加村民务工收入。目前,侯口村有500多名群众长期在辣椒制种中心、农民工创业产业园、润德农业示范园以及强英鸭业规模养殖示范园等地务工,还有100余名果树种植能手在县内开展果树修剪、嫁接等服务。

记者:您作为“皖美村支书”,对于侯口村今后的发展有什么打算?

王法松:下一步,侯口村将按照“一轴一带一心五区多点”的整体规划,充分利用自身早熟梨、辣椒制种等资源优势,以发展果蔬加工为目标,以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为导向,不断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生态园建设,努力打造砀山东部对接江苏徐州的规模化农贸服务基地。在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打造集老年助餐、老年教育、老年健身、残疾人就业创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最大限度服务和方便群众,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要进一步擦亮文化品牌,常态化开展金秋助学和“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不断提升村庄治理水平。

对话新农人

李晴晴:双手勤劳能致富

“今年梨子丰收,家里15亩早熟梨,一共卖了18万元。”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变为名副其实的富裕户,砀山县唐寨镇侯口村村民李晴晴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43岁的李晴晴,家里有4个孩子,老大是女儿,二胎是三胞胎。“孩子多,我和丈夫都要留在家里照顾,不能外出务工,收入仅靠家里3亩地,连基本的生活开支都不够。”李晴晴说,那时家里经济来源少,生活花销大,家庭陷入了困境,于2013年被确定为贫困户。

“政府的各项帮扶政策,让家里的情况逐渐好转。”李晴晴告诉记者,前几年,作为贫困户,各级政府对她都非常关心,村里对她也很照顾。2018年,村干部帮李晴晴联系承包了3亩多梨园种植早熟梨,她和丈夫起早贪黑在梨园管理,待梨子上市后卖上了好价钱,家庭增加了三四万元的收入,当年就脱了贫。

脱贫后,李晴晴和丈夫的信心倍增、干劲儿更大,积极拓展挣钱的路子。如今,李晴晴担任张土楼自然村的网格员,丈夫王相奇在村里的公益岗干保洁员,两人分别有1000元左右的工资。家里承包的梨园,也扩大到了15亩。李晴晴说,梨子卖完后,梨园里还有大豆、花生等农作物,眼看着就能成熟收获。“现在政策好,只要

自己勤劳肯干,实现增收致富是没有问题的。”

作为网格员,李晴晴包保了张土楼自然村110户村民,每天送孩子上学后就挨家挨户走访。谁家有几口人,身体状况怎么样,孩子在哪儿上学、在哪上班,她都一清二楚;谁家有困难找到她,她都热心帮助解决。帮助老年人复印证件,接送行动不便的人去做核酸,教大家正确使用安康码……无论大事小事,她都认真对待。9月1日学校开学时,很多村民不会使用手机APP给孩子申请核酸检测预约码,就到李晴晴家找她帮忙。当时,李晴晴正在做晚饭,面对来找她的群众,她耐心细致地帮助填写资料,又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操作,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

这几日,侯口村正在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前期信息调查摸底工作,李晴晴更忙了。不仅要把每家每户的信息访实摸透,还要认真填写表格,做好信息汇总工作。“这项工作很重要,不能有半点马虎,不光要眼神好使,脑子也要好使,因为还有需要计算的数据。”正在村为民服务中心整理材料的李晴晴对记者说。

照顾孩子,管理梨园,忙于工作,李晴晴每天都是早晨5点多就起床,直到深夜才能休息,但李晴晴却从来没有觉得辛苦。“政府帮咱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咱也得想着去回报。”李晴晴说,作为脱贫户,能够参与村里发展建设,为乡村振兴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感到非常有意义。

策划:刘   丽  王志新  尹传忠

文字:谢文东  马   竞  沈前程

摄影:苏   洋

责任编辑:王亚东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版权所有: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