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近年来,侯口村坚持党建引领,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了从“发展滞后”到“先进示范”的蝶变跃升。请看——

侯口之路

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 2022-09-23 16:44

路边垂柳依依,荷塘水波涟漪,庭前花开满树,房舍明净雅致,走进砀山县唐寨镇侯口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这座黄河故道边的皖北村落,俨然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

“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安徽省森林村庄”“宿州市脱贫攻坚示范村”“宿州市文明村”“砀山县五星级党组织”……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眼前这个荣誉众多的“先进村”,曾是一个村情复杂、矛盾重重的“后进村”。

从“软弱涣散”到“壮骨强筋”,侯口村突出党建引领,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抓党建,人心聚起来

“村里要建老年食堂是好事,但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建好后真正方便老年人,二是得想办法长期坚持下去……”9月10日上午,在侯口村党员大会上,坐在会议室前排的74岁的老党员聂泽运,正在对村里即将开展的老年助餐工作提出意见。

“这两个问题说到了点子上,我们这段时间也积极到外地学习经验,研究制定符合咱村实际的方案,争取把老年食堂建好、管好。”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法松回应说。

召开党员大会征求推动村里各项事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是侯口村一项常态化工作。村里的哪条路该修了,哪个汪塘该清理了,农技培训班要讲哪些内容,核酸采样工作如何能做到一户不落……党员们坐在一起说问题、提建议、谈发展,沟通多了,距离近了,人心也齐了。

“我提的建议,不光是个人的想法,也是大家伙儿的意见。”聂泽运告诉记者,他既是村里的老党员,还是薛楼自然村的网格员,平时走村串户,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我们把大家的意见反映到村里,很快就给解决了,村民们很满意,我们也觉得更有干劲。”

抓党建就是抓人心。人心齐了,队伍就好带了,事业更好干了。村两委深知这个道理。2016年以来,侯口村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党员示范带动和机制载体保障作用,筑牢引领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

“我们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推行‘党员政治档案’‘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等载体建设,建立联系群众‘五必谈’‘ 四必访’制度,密切了干群关系,充分激发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汇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王法松说。

谋发展,产业兴起来

“产业兴则百业旺,要甩掉贫困的帽子,改变落后的状况,必须想方设法强产业。”近年来,村两委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突破口,寻求强村富民的有效路径。

酥梨种植是侯口村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品种老化、经济效益低的劣势逐渐显现。为了破除发展困境,侯口村从酥梨品种改良入手,发展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皇冠、翠玉等早熟梨品种。嫁接改良的早熟梨不仅缩短了管理周期,降低了成本,还能早上市错峰销售,价格比传统酥梨更高。

管理“致富菜”

喜摘“增收果”

为增强主产效益,侯口村两委以打造“一村一品”为契机,继续引进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酥脆一号、秋月等新型早熟梨品种。2018年,村里与砀山润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345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40个酥脆一号早熟梨种植大棚、80亩秋月梨种植基地、150亩皇冠梨种植基地和50亩新型苗木培育基地。村集体以350亩集体果园和290万元政府扶持资金入股。2021年,早熟梨进入盛果期后,村集体获得了53万元分红资金。

早熟梨成功运营推广,显著增强了村“两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为了消除一家一户种植规模小、风险大、升级难的弊端,2021年,侯口村借助润德农业示范园的经营优势,由王法松牵头成立了侯口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社员对1000亩梨树嫁接改造,打造高标准秋月梨种植基地。合作社采取“五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产、供、销”全链条整合,积极打造特色品牌,进一步提升了秋月梨的市场价值。

“我们通过产品包销、定向销售等方式稳定梨子收购价,在确保社员水果销售价格不低于周边地区的前提下,按照所占股份给予社员利润分红。”王法松说,如今,侯口村早熟梨种植面积达到了4000多亩,品种超过10个,合作社吸纳社员210户,直接带动85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平均户均增收近万元。

在发展早熟梨产业的同时,侯口村凭借传统辣椒制种经验,大力发展辣椒制种特色产业,建立了文友家庭农场、路森辣椒制种基地等5个规模制种基地。随着种植技术不断成熟,辣椒制种产业每亩纯利润在1万元以上,吸纳100余名群众务工就业。

共富裕,钱包鼓起来

“以前村集体经济弱,群众的收入也少,现在村集体收入增加了,要让大伙儿的钱袋子也鼓起来!”村两委认为,只有群众的收入提高了,才能真正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

为了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侯口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规定,总收益的40%用于入股普惠分红,20%用于扩大再生产和风险防控资金,20%用于公共事务管理和发展公益事业的公益金,20%用于奖励对村级集体经济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入盛果期后,社员每亩土地预计可获得分红收益1500元。”王法松说。

务工“鼓钱袋”

利用村里劳动力充足的优势,侯口村成立了村级服务公司,有序组织零散自发就业的村民,承接绿化保洁、土地旋耕、劳务服务等项目,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增长,实现群众增收。同时,侯口村利用发展扶持资金购置了一台注塑机,以设备折价入股砀山县万顺泡沫制品有限公司,借助企业的生产经验和销售渠道,每年可增加5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这里活不重,收入也不低,在家门口就业,照顾家庭和挣钱两不耽误。”在位于侯口村农民工创业产业园砀山县万顺泡沫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村民唐媛媛正在把刚生产出的水果周转箱打捆装车。她告诉记者,家里梨园的早熟梨7月份就卖完了,暂时不需要管理,趁着农闲时候来厂里务工,一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除此之外,侯口村还积极打造强英鸭业规模养殖示范园、食用菌基地和水果储存销售中心,激活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树新风,村庄美起来

“俺村不仅风景美,人的心灵更美,村里的‘文明家庭’和‘好媳妇’‘好婆婆’多的是……”在侯口村信用广场上,76岁的老党员杜法田自豪地向记者讲述村里近几年的变化。“村里经济发展了,村容村貌变好了,咱老百姓的精气神更足了,家家户户讲文明、树新风,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今年村里有20多个孩子考上了大学,还有一个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嘞!”

美丽乡村,内外兼修。近年来,侯口村修建了近25公里的道路,并升级了绿化、配套了太阳能路灯,解决了长期以来村里道路坑洼、交通不畅的突出问题;建成标准化为民服务中心、标准化篮球场、标准化卫生室以及游园广场等,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同时,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契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乡风文明、党员先行”志愿服务活动,定期举办篮球赛、广场舞等文艺活动,连续多年开展金秋助学、“好媳妇”“好婆婆”和文明家庭、最美庭院评选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引导广大群众培育良好家风,持续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我们将持续夯实产业基础,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使村庄更有魅力、更具活力。”王法松说。

村干部谈发展

侯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法松:做强特色产业 建设美丽侯口

记者:侯口村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势和具体做法有哪些?

王法松:侯口村位于砀山县唐寨镇最东部,是砀山县的东大门,距离梨树王景区主入口约五公里,310国道穿村而过,直达江苏徐州,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这里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有4000余亩优质早熟梨园和5处辣椒制种示范基地,产业发展优势显著。近年来,我们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紧盯“两强一增”目标,围绕早熟梨和辣椒制种两大特色产业,探索“资源开发、项目扶持、服务创收、企业带动、抱团发展”五种模式,搭建“基础设施、就业创业、种植销售”三大平台,打造出“三园两基地一中心”,即润德农业科技示范园、强英鸭业养殖示范园、农民工创业示范园、早熟梨种植基地、食用菌栽培基地、辣椒制种中心,推动村集体增收、群众致富。202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14万元,近三年年均增幅超50%。

记者: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如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王法松:一是增加经营性收入。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户以土地、资金等入股,获取分红收入。二是增加工资性收入。依托“三园两基地一中心”,吸纳村民就近务工就业,增加村民务工收入。目前,侯口村有500多名群众长期在辣椒制种中心、农民工创业产业园、润德农业示范园以及强英鸭业规模养殖示范园等地务工,还有100余名果树种植能手在县内开展果树修剪、嫁接等服务。

记者:您作为“皖美村支书”,对于侯口村今后的发展有什么打算?

王法松:下一步,侯口村将按照“一轴一带一心五区多点”的整体规划,充分利用自身早熟梨、辣椒制种等资源优势,以发展果蔬加工为目标,以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为导向,不断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生态园建设,努力打造砀山东部对接江苏徐州的规模化农贸服务基地。在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打造集老年助餐、老年教育、老年健身、残疾人就业创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最大限度服务和方便群众,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要进一步擦亮文化品牌,常态化开展金秋助学和“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不断提升村庄治理水平。

对话新农人

李晴晴:双手勤劳能致富

“今年梨子丰收,家里15亩早熟梨,一共卖了18万元。”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变为名副其实的富裕户,砀山县唐寨镇侯口村村民李晴晴的脸上写满了自豪。

43岁的李晴晴,家里有4个孩子,老大是女儿,二胎是三胞胎。“孩子多,我和丈夫都要留在家里照顾,不能外出务工,收入仅靠家里3亩地,连基本的生活开支都不够。”李晴晴说,那时家里经济来源少,生活花销大,家庭陷入了困境,于2013年被确定为贫困户。

“政府的各项帮扶政策,让家里的情况逐渐好转。”李晴晴告诉记者,前几年,作为贫困户,各级政府对她都非常关心,村里对她也很照顾。2018年,村干部帮李晴晴联系承包了3亩多梨园种植早熟梨,她和丈夫起早贪黑在梨园管理,待梨子上市后卖上了好价钱,家庭增加了三四万元的收入,当年就脱了贫。

脱贫后,李晴晴和丈夫的信心倍增、干劲儿更大,积极拓展挣钱的路子。如今,李晴晴担任张土楼自然村的网格员,丈夫王相奇在村里的公益岗干保洁员,两人分别有1000元左右的工资。家里承包的梨园,也扩大到了15亩。李晴晴说,梨子卖完后,梨园里还有大豆、花生等农作物,眼看着就能成熟收获。“现在政策好,只要

自己勤劳肯干,实现增收致富是没有问题的。”

作为网格员,李晴晴包保了张土楼自然村110户村民,每天送孩子上学后就挨家挨户走访。谁家有几口人,身体状况怎么样,孩子在哪儿上学、在哪上班,她都一清二楚;谁家有困难找到她,她都热心帮助解决。帮助老年人复印证件,接送行动不便的人去做核酸,教大家正确使用安康码……无论大事小事,她都认真对待。9月1日学校开学时,很多村民不会使用手机APP给孩子申请核酸检测预约码,就到李晴晴家找她帮忙。当时,李晴晴正在做晚饭,面对来找她的群众,她耐心细致地帮助填写资料,又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操作,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

这几日,侯口村正在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前期信息调查摸底工作,李晴晴更忙了。不仅要把每家每户的信息访实摸透,还要认真填写表格,做好信息汇总工作。“这项工作很重要,不能有半点马虎,不光要眼神好使,脑子也要好使,因为还有需要计算的数据。”正在村为民服务中心整理材料的李晴晴对记者说。

照顾孩子,管理梨园,忙于工作,李晴晴每天都是早晨5点多就起床,直到深夜才能休息,但李晴晴却从来没有觉得辛苦。“政府帮咱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咱也得想着去回报。”李晴晴说,作为脱贫户,能够参与村里发展建设,为乡村振兴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感到非常有意义。

策划:刘   丽  王志新  尹传忠

文字:谢文东  马   竞  沈前程

摄影:苏   洋

责任编辑:王亚东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版权所有: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