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职业培训乱象
今年7月,人社部等3部门联合发布了网络主播等19个新职业。《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职业主播数量已达1508万人,主要短视频平台日均短视频更新量近8000万,日直播场次超350万场。直播带货的火热,激起了不少人成为网络主播的热情。不少培训机构纷纷开班,但有的实操性不强、只卖“教材”,有的培训课层层开班、套路深,有的甚至可能暗藏骗局。(据12月9日《工人日报》)
随着新业态的迅猛发展,网络主播、直播营销师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职业。很多人萌生了入行就业的想法。“7天打造百万粉丝主播”“零基础变身直播达人”……这些诱人的广告词,对于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来说,很容易心动。可是,这背后部分培训机构缺乏资质认证,打着“包教包会”“零基础入门”等诱人口号,实则课程内容粗制滥造,甚至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问题。此外,一些培训机构过分夸大直播行业的赚钱效应,误导消费者盲目投入,给整个行业带来负面影响。
事实上,这几年,类似网络主播、直播营销师、调饮师、电子竞技员等各类新职业不断涌现,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这些新职业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新鲜的。尤其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很多人由于缺乏相关技能或经验,面临想入行却无从入手的难题。这时候,一些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为求职者提供技能培训服务。这本是一桩好事,也符合国家倡导的开展多层次技能培训的要求,但是,一些培训机构不顾求职者切身需要,为了牟利而牟利,把新职业培训变为“割韭菜”的新工具,导致新职业技能培训市场鱼龙混杂,使求职者蒙受时间和金钱的双重损失。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老百姓离不开的谋生之“碗”,捧稳饭碗,就业培训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现实中,一些劳动者选择了新职业的“风口”和“赛道”,但由于自身技能无法适应新职业的需求,培训机构尚不具备培训出高素质、高技能的新职业从业者的能力,使得人才招引之间存在不平衡的“供求”差距,这既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也贻误了求职者根本的民生需求。这种新职业发展存在的短板,需要政府主动作为。一方面及时建立起成熟的行业标准和培训体系,为新职业划定准入门槛,明确资质要求;另一方面,建立培训机构评级制度,发布“白名单”“黑名单”,通过学员反馈和用户评价来推动培训市场优胜劣汰,推动培训市场良性循环。
■ 慕青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市政府党组会议暨全面从严治党专题会议召开 12-17
-
2“三省井”,何以润三省? 12-02
-
3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本月底全部完成 11-28
-
41—10月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9.7% 11-28
-
5增强“含智量” 提升“含金量” 11-27
-
6宿州市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