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夜宿海底捞”成为常态
今年“五一”假期,“夜宿海底捞”现象上了热搜。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凌晨4点半和朋友一起前往南京一家海底捞门店就餐,却发现需要排号很久,主要因为“里面有大学生在睡觉”,最后该网友愤然离去。配合着店里摆满了行李箱的照片,帖子一经发出,很快在网络上引发热议,部分大学生群体也因此受到道德指责。
其实,这并不是海底捞第一次因提供免费夜间留宿而上热搜了。今年3月份,一位女大学生因为没有赶上车,在未消费的情况下在海底捞包间留宿了一晚,当时,一些主流媒体除了对于海底捞的善举点赞外,也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担忧。在此次事件之后,“夜宿海底捞”的话题便在各平台火了起来。
从3月到5月,在部分网络博主“夜宿海底捞攻略”的影响下,很多游客特别是大学生把其当作“特种兵式旅游”的打卡活动,让关于“夜宿海底捞”的争议愈演愈烈。从此次南京“夜宿海底捞”的热搜事件来看,商家因为善意耽误了生意,留宿的大学生也受到消费者和网友们的指责。因此,“夜宿海底捞”现象不应成为常态。
诚然,游客为了节省成本或因没有找到合适的酒店住宿选择“夜宿海底捞”,商家也愿意为有特殊需求的顾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实际上,不仅仅是海底捞,很多24小时营业的餐馆,都会善意地给顾客提供短暂休息的空间,但短暂的休息和过夜是不能等同的。毕竟,餐厅和酒店的服务项目不同,安全保障条件也是不一样的。说到底,海底捞作为餐饮商家,并不具备提供住宿的各项资质。
笔者认为,避免游客“夜宿海底捞”带来的负面影响,还需各方共同努力。从社会层面来看,高校、媒体及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广大游客特别是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看待夜宿餐厅的现象,不要盲目跟风打卡。对于商家而言,要认清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服务界限,把握“适度”原则,不能因留宿人员而影响餐厅的正常经营。对于游客自身来说,也不能过度消费商家的善意,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在餐厅里留宿,这样才能邂逅更加美丽的风景。
■ 王云
责任编辑:丁曼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西藏措美县党政代表团来宿考察学习座谈会召开 05-09
-
2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度会召开 04-29
-
3为劳动者点赞 04-29
-
4杨军主持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 04-21
-
5杨军暗访督导安全生产工作 04-21
-
6王启荣实地调研小麦赤霉病防治、特色农业等工作 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