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欢迎访问拂晓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返回拂晓新闻网    返回数字报首页

05月16日第07版:枫叶

版权声明:凡来源《拂晓报》数字报纸上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拂晓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需严格注明新闻原始来源及作者名称,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在乡愁的褶皱里谱写大地诗篇

读张炳辉散文集《我为家乡放歌》

在数字化浪潮汹涌的当下,乡土记忆正被无情地冲刷成离散的像素点。然而,张炳辉的《我为家乡放歌——宿州埇桥乡镇赋》却以独特的笔触,精心构筑起一座抵御遗忘的坚固精神堡垒。一篇篇赋体文章,宛如一颗颗镶嵌在皖北平原之上的璀璨文化琥珀,不仅牢牢凝固着农耕文明的基因密码,还巧妙折射出当代社会现代性转型的斑斓光芒。

张炳辉对家乡的热爱,犹如一条奔腾不息、源远流长的河流,毫无保留地贯穿于整部作品的字里行间。他生于斯,长于斯,工作于斯,自幼听着家乡的故事长大,对宿州埇桥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人文掌故,可谓了如指掌。宿州埇桥的每一寸土地,都深深烙印在他的灵魂深处。在《夹沟赋》里,“香稻米田”随四季更迭呈现出的斑斓色谱,与“老山口水库”独特的水文节律,共同构成了垂直的叙事轴线。作物生长的年轮,与水利工程跳动的脉搏,在农耕文明所特有的时间体系里,达成了一种精妙的动态平衡。而这种别具一格的空间诗学,在《时村赋》中又被推向了新的高度。“三山夹一井”的独特地貌,被巧妙解构成文化基因的三螺旋结构,青石井栏上那深浅不一的绳痕,仿佛成了精准丈量乡愁的标尺。当《曹村赋》中的杏花雨,淅淅沥沥地滴入《褚兰赋》的石雕纹路;当汉代墓葬群中古朴的绳纹陶罐,与现代柳编那错综复杂的经纬线相互碰撞,考据学在这文本之中,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种跨越时空的物象对话,在并置与激烈碰撞中,闪耀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智慧灵光。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作品中“旱船木桨的年轮”与“老艺人掌纹”所构建的共生隐喻,将非遗传承所面临的困境,巧妙转化为文化DNA的转录密码,为乡土写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物质性转向样本。

面对传统文化在现代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虑,张炳辉别具匠心地采用了独特的时空蒙太奇语法。在《蕲县赋》中,楚汉烽烟仿若穿越时空,在农业科技园的玻璃幕墙上投射出斑驳的光谱幻影;而在《永镇赋》里,骡马古道上那深深浅浅的蹄印,与高铁轨道传来的震颤,交织构成了一曲气势恢宏的复调交响。这种叙事策略绝非简单的古今对照,而是借助时间螺旋结构,成功实现了历史能量向当代的转换。大泽乡起义那闪耀着寒光的青铜剑光,折射在如今的光伏矩阵之中;木锨扬场时划出的金色弧线,与联合收割机的机械臂,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接力。

在艺术形式层面,张炳辉实现了对传统赋体的大胆创新与创造性转化。他毅然摒弃了汉赋“铺采摘文”的过度夸饰传统,转而采用“诗化赋体”精心建构叙事。濉河的春水悠悠,揉碎了柳影,悄然载走了声声蝉鸣;“蚂虾街”的市声喧嚣,在文白相生的独特语境中悠悠流淌。当“尅架”这般俚俗的方言,与“阡陌交通”的雅致古意相互碰撞,语言本身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文化融合的生动隐喻,成功实现了雅俗共赏的美学平衡。

文本的结构创新同样值得关注。二十五篇乡镇赋,虽各自独立成章,却又在暗中巧妙暗含着主题的变奏,恰似民间曲艺中精妙绝伦的“曲牌联套体”。永安镇那激昂的运河号子,与桃沟乡悠扬的田歌,形成了美妙的对位;时村集热闹非凡的庙会锣鼓声,与曹村镇婉转的采茶调,共同构成了和谐的和声。这种音乐性叙事在《栏杆赋》中达到了高潮,石雕匠人的錾刻节奏、光伏电站的电流频率,以及留守儿童朗诵古诗的声波,共同谱写成了一首气势磅礴的多声部乡土交响诗。

文中除了25篇乡镇赋,还有《宿州赋》《埇桥赋》等7篇别赋。《宿州赋》和《埇桥赋》犹如一幅宏大的画卷,让人们得以对宿州和埇桥的历史、人文等有一个全面而整体的认识。而别赋则别具匠心地着眼于城区区域、自然景观、特色物产等。例如,《北关赋》细致入微地介绍了北关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红色文化和美食文化,恰到好处地补充了正赋未曾涉及的城区风貌;《新汴河风景区赋》则以灵动优美的语言,生动描绘了宿州的母亲河——新汴河的自然与人文之美;《王枣子赋》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本地特产王枣子的特性、药用价值及传奇故事,极大地丰富了埇桥的物产文化。这些别赋与正赋中对各乡镇的整体描绘相互补充,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宿州埇桥独特而深厚的地域文化。

这部饱含深情、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文赋,丈量的绝非仅仅是埇桥的地理疆界,更是中国乡土文化那纵横交错的精神经纬。在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的今天,张炳辉以文学这一独特方式,完成了对精神原乡的深情回望,为漂泊的现代社会的灵魂,提供了一处可安心栖居的诗意空间。这,或许正是新乡土写作在当代最珍贵的价值所在:让即将消逝的美好成为永恒,让被遗忘的记忆重获新生。

□盛怀峰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80006皖ICP备09024216号-1皖公网安备34130202000028号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

www.zgfxnews.com copyright © 2009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