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欢迎访问拂晓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返回拂晓新闻网    返回数字报首页

05月16日第07版:枫叶

版权声明:凡来源《拂晓报》数字报纸上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拂晓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需严格注明新闻原始来源及作者名称,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前旺村的时光印记

武正彪 摄

在埇桥区曹村镇政府南五公里处,坐落着一个名为前旺村的古老村落。村子虽不大,但村舍错落有致,静谧安然。前旺村的名字并非一成不变,它的每一次更名都承载着一段历史的记忆。最初,这里被称为“史家庵子”,后来易名“王庄”,清代的《武氏支谱》中记载为“南王庄”“南旺庄”,直至今日的“前旺村”。村名的变迁,犹如一部编年简史,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故老相传,前旺村背后还隐藏着一个与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结发之妻马皇后有关的传奇故事。

明太祖正宫皇后马秀英,出生于宿州闵子乡新丰里(今属夹沟镇新丰村)。父亲马二公与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关系甚密。马二公因打抱不平而致人命,移家定远,投奔郭子兴。元至正十二年,马二公回淮北为郭子兴招兵买马未回。郭子兴将马秀英收为义女,视如己出。当时,朱元璋只是郭子兴麾下一卒,因作战有勇有谋,屡建奇功,郭子兴看出他绝非等闲之辈,便将21岁的马秀英许配给他。从此,两人共同度过了16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年号洪武,册立马秀英为正宫皇后。然而,马皇后的娘家马氏无后,母亲郑媪早亡,娘家已无亲人。马皇后只记得有一位武姓表舅,年幼时对她疼爱有加,却不知其名,只记得他身材高大,面黑如铁,齿白如雪,尤其是眉毛特长,能架一双筷子,人称“长眉四舅”。为了寻找这位表舅,朱元璋贴出画像,张榜寻人。

原来,“长眉四舅”就是新丰武守忠的四子武从善,但当时武从善已老故,武守忠的六子武从真年迈,且与武从善长相极为相似。马皇后见到武从真“眉长寸许,眉上可放双箸”,且悲且喜。于是,朱元璋大笔一挥,将武氏一族从此列入皇亲名册,并对武从真大加赏赐。正因为如此,武氏族人在明代期间作为皇亲后人,备受官府宽待。

为报答岳父马二公对马皇后的养育之恩,朱元璋追封马二公为“徐王”,并在夹沟新丰村修建“徐王墓”,以便祭祀。“徐王墓”建成后,先后设礼祭所、祠祭署,设奉祀、祀丞各一人,置洒扫户九十三家。由于徐王马二公无后,朱元璋便召武氏后人专门看管“徐王墓”。

相传,朱元璋曾携马皇后来新丰村两次。永乐七年,明成祖朱棣北巡,途经宿州,亲至“徐王墓”祭拜。为彰显孝道,朱棣下令扩建墓园,广植花木,与原有古树相映成趣。明清以来成为宿州八景之一,史称“徐园芳树”或“寝园芳树”。

后来,夹沟镇新丰村武氏家族的分支迁徙至曹村镇前旺村定居下来,于是,前旺村便成了马皇后六表舅武从真的后裔居住地。因为,至今村中仍依稀可见当年的牌坊及其建筑群,只是这些牌坊和规模宏大的庭院究竟建于何年,又为何人所建,众说纷纭,扑朔迷离。有的老人说,这些牌坊和庭院是武从真受封后修建的,还有的说是武氏家族的后人所建。无论如何,这些建筑都与马皇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那些关于马皇后的传说,一直在村民口中代代相传,愈发鲜活,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与神秘。

据村里年事较高的老人回忆,前旺村的牌坊由影门墙、牌坊门楼、四进主房庭院,以及东西厢房、后花园等组成。牌坊门楼毁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影门楼则毁于20世纪60年代初。如今,牌坊楼虽已荡然无存,但遗址依稀可辨。

走进前旺村,尚可看到古建筑群的大致轮廓,残垣断壁间,雕刻有花鸟虫兽的大青石板随处可见,有些许青砖灰瓦的古式建筑依然存在,雕梁画栋,构造精妙,尽管尘土满布、破败不堪,却也掩不住当年的气派。这里的一砖一瓦都留下了时光的烙印,都在静静诉说着尘封的往事。

由此看来,前旺村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站在前旺村的土地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如今,这个古老而充满生机的村落,将继续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地守望着自身的神秘与传奇,见证着未来发展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曹牧耕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80006皖ICP备09024216号-1皖公网安备34130202000028号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

www.zgfxnews.com copyright © 2009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