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医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因而,在食品、饮品中添加中药,也是一种很普遍的做法。尤其是近年来中药餐饮作为一种新的养生赛道悄然兴起,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关注。于是,中药茶饮、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等中药餐饮便应运而生,而且也让中药餐饮“火出了圈”。继中药奶茶、中药咖啡等产品走红之后,中药的风如今吹到了酒馆里。
但中药餐饮真的能养生吗?以中药调酒养生为例。有专业人士提醒,中药的专业性很强,每种酒品的偏性不同,每个人体质各异,适合的配方也不同。想要在专业性和适配度方面做好很难,而且中药调酒的制作者必须通晓中药材的成分、药理,具备中医相关的理论,懂得中药与食品的搭配。但事实上,很多调酒师根本没有中医行医资格,很难把握好药材和药量。这说明,中药调酒养生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营销忽悠术。
因此,笔者以为,对中药调酒养生还需“科普+监管”。一方面,相关权威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科普的主体责任,不妨通过相关媒体,加大对中药调酒养生知识的普及,让广大消费者知晓中药调酒养生并非人人适合,还需因人而异,慎重饮用。切忌盲目饮用而被收割“智商税”,还会伤害身体。
另一方面,食安委、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也应对中药调酒馆加强必要的监管。一旦发现使用劣质药材或定价虚高等,就应通过多种处罚手段,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更付出“法律代价”,倒逼其守法经营,确保中药调酒的饮用安全。
同时,经营者要树立“诚信经营”理念。不能只注重营销噱头,一味地将中药元素简单粗暴地加入酒品中,更不能因为添加了中药成分就定价虚高。而且,商家应注意药材的品质,不仅要符合国家相关药品监管法规,更要确保酒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消费者自身也要保持理性。毕竟中药酒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食品或药品,不可盲目饮用。
■ 廖卫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