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辗转难眠……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备受失眠的困扰。为此,记者采访了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宇辉、妇产科主任医师徐雁,请她们从神经科学与妇科学双视角剖析更年期失眠的成因,为女性朋友提供科学应对建议。
据宇辉介绍,更年期失眠是女性最常见的更年期症状之一,其本质是“激素波动引发的神经调节紊乱”。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骤降,直接影响大脑内5-羟色胺、褪黑素等睡眠相关神经递质平衡,加之夜间潮热、盗汗等症状,易导致入睡困难、睡眠碎片化及早醒。
徐雁认为,除了激素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往往成为失眠的“催化剂”。例如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及昼夜节律紊乱、睡前使用电子设备、过量摄入咖啡因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可诱发或加重失眠。
如何缓解更年期失眠?宇辉建议,首先要正确认识更年期,接纳失眠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在此基础上,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白天过度睡眠。睡前可以做放松训练,如正念呼吸、冥想等。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安眠药物。
徐雁则强调,要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坚持有氧运动,如瑜伽、慢跑等,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全谷类、蔬菜、水果、鱼虾、豆制品及坚果的摄入等。如有需要,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激素替代治疗。
■ 本报记者 秦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