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生命大厦”的核心,大脑如同精密运转的“司令部”,而神经内科医生则是这个司令部的“忠诚卫士”。作为市立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内科四病区以脑血管病为基础,以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疾病为亚专科发展方向,在皖北地区构筑起守护神经健康的前沿阵地。
神经内科四病区副主任刘时华告诉记者,该病区诊疗范围涵盖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神经系统罕见病及神经科疑难杂症等。“作为医院优秀科室、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我们依托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平台,以创建国家级‘帕金森病高级诊疗中心’为目标,全面提升临床服务、科研教学及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刘时华说。
在诊疗技术领域,该病区始终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理念,率先开展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技术、脑血管病的病因学筛查及规范化诊疗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技术、精准肠道菌群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等。病区在2024年成功申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新技术,并于2025年获批宿州市运动障碍疾病神经调控治疗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中心。“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新技术是通过高频或低频脉冲磁场作用于特定脑区,可调节皮质-基底节-丘脑神经环路兴奋性,改善多巴胺能系统功能紊乱,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相对于药物治疗,该技术具有非侵入、无创无痛、无药物依赖的特点,不仅应用于帕金森病,也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康复、失眠患者的治疗等,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刘时华介绍。
如果说技术是立身之本,那么科教就是病区的“第二张名片”。该病区在帕金森病分子生物学、皮肤病理及影像标志物探索,肠道微生态与帕金森病关系及精准肠道菌群移植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血管源性脑白质病变发病机制及其干预,脑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及其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开展科研立项。近年来,该病区承担安徽省科技厅等省级科研项目6项、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获安徽省科技成果奖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同时,作为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培养点,病区还承担着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蚌埠医科大学本科生及神经内科住培医师带教任务,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医疗人才的厚度,决定学科发展的高度。”刘时华告诉记者,这支由26人组成的高素质医护团队中,既有深耕神经领域多年的资深专家,也有从高校学成归来的青年才俊。病区现有医师11人,包括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形成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青年医师为中坚的可持续发展梯队。
“站在新起点,我们将以国家重点专科建设为契机,持续提升临床救治能力,深化帕金森病等优势领域的科研转化,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注重人文关怀与医疗质量并重,通过个体化宣教、全程化随访管理及舒适化病房环境建设,打造安全、高效、温馨的就医体验,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刘时华表示。
■ 文/图 本报记者 秦雨婷